温家宝总理于3月14日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说:“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又要树立信心,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我聆听、阅读再三,深感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具有忧患意识,是一个民族成熟的反映,也只有一个清醒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民族,才能看到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未来。当前,机遇与困难同在,国内外的形势复杂多变,就要多想几招棋,成竹在胸,立于不败之地。有了这样的“主心骨”,我们就能多从困难的地方着想,从容应对;就能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能深谋远虑地考虑到不利的一面;就能更好地增强奋发图强的信心,让心胸充满着阳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当然,也就能更好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中央领导同志高瞻远瞩,不止一次就地告诫全党要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
我国古代哲人也深知其理。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过:“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欲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苏轼也曾说过:“天下之大,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这两位老先生的言论,时间的跨度很大,表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然其理一也。
居安思危,安与危是对立的统一。居安而不思危,误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则危即接踵而至矣!此类事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