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存在社保基金缺口及个人养老账户空转问题。作为发达地区的上海社保基金收不抵支,财政每年要填补100多亿元。如何建立养老金基金来源增长机制,已是难以回避的话题。(3月14日《人民日报》)
社保基金的收支办法,目前主要是“现收现支”,即用现在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金,来支付已退休人员养老金。由于没有进行全国统筹,有的地区往往入不敷出,这样地区性社保养老基金亏空,当然就不可避免了。
那么,用什么办法来填补亏空、消除危机呢?提高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金比例,无疑是给在职职工增加负担;减少老人的养老金活命钱则更不可能,也与国家的敬老养老政策相左;上海市想用卖地的收入来填补,这似乎又值得商榷。如果政府企图把土地收益归入社保基金,土地让利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土地价格下不来,反而会形成对地价、房价的暗中支撑,从而导致房价调控弱化,甚至前功尽弃。
由此笔者认为,改革税制,调整税收是当下不二的应对之策。以不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为原则,削减企业的一些不必要税种,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将企业社保基金费改为社保税,相比之下,企业负担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个人缴存比例暂时维持不变。也就是说,从国家的税收中拿出钱来投向社保。与此同时,国家大力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大力压缩政府行政性支出,严控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支付,将这三项每年近1亿的资金消耗投入社保,以保障社保基金的正常运转,这或许才是我们明天养老的出路。(作者为省收入分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省人事厅原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