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阳的梁小姐在一家餐厅吃牛排时,怀疑商家端上的是猪排代替的“伪牛排”,当她投诉到工商部门时,被告知需要到相关部门鉴定该牛排确为猪排,工商部门才能进行执法,然而梁小姐问了贵阳市6个相关部门,竟没有一个部门能鉴别牛肉与猪肉。(3月9日《贵州商报》)
梁小姐的遭遇,想必很多人也碰到过,只是没有人像她那样较真罢了。“龙多不治水”,六个部门相互推诿的理由是:不是不愿服务消费者,而是没有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没有高科技的检测手段。
这件案例涉及到了食品属性的鉴别。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方面的辨别还是一片空白。但是,随着不法商贩造假能力的升级,消费者遭遇食品造假的事例越来越多,人造猪头肉、人造鸡蛋等造假食品甚至到达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让消费者苦不堪言。由此可见,食品属性不能是检测的盲区,否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能是一句空话。
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打击伪劣造假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职能部门不变的根本。面对消费者的投诉,相关部门不能简单地以“能力有限”为由推脱,置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于不顾。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相关部门的检测能力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修炼”检测造假的基本功,淘汰落后的检测机器,并购置先进的高科技检测机器,坚决对猖獗的食品、物品造假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