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再死”是南丁格尔精神的泯灭
整治“收费期刊”要从评价机制上发力
小字典装着大民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整治“收费期刊”要从评价机制上发力

刘效仁
 

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部分学术期刊“靠收取版面费牟利”以及“论文买卖产业化”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对超越办刊宗旨及范围刊载学术论文的期刊将予以行政处罚,对学术质量差、经营水平低、靠收取版面费生存的期刊予以停办。 (2月24日《京华时报》)

我国是一个期刊大国,更是一个学术论文产出大国。从新闻出版署公开的数字看,现有6000多种期刊。据测算,要满足中国方方面面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要在原有的6000多种期刊基础上再创办3.5万种学术刊物。期刊版面的供不应求,职业操守的缺失,是“版面敛财”现象出现的最直接原因。

学术期刊用稿自当以有无学术价值为准绳,追求科学、理性、公正和操守,确保论文的质量。一旦学术沾染了铜臭,以敛财为唯一取向,那么就只能牺牲质量标准。不仅斯文扫地,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职业道德。

尽管学术是教科研的“重中之重”,但对于非科研单位的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年轻的教师和研究生来说,就不宜用论文数量作为各类考核的标准。我曾经读过一些朋友晋升高级技术职称的论文,长不过千余字,除了套话就无实质性内容。原创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勉为其难。

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取消当下将论文发表数量与职称、与学位、与学校政绩挂钩的规定。从评价机制和体系建设上真正鼓励潜心学术、静心科研的良好治学研究风气。不能把端正学术科研风气的全部希望寄托在科研人员不食人间烟火、不为名利所困上。治标更要治本。一手抓学术期刊整顿治理,坚决查处遏制收取版面费等违规行为;一手抓完善科研评价考核体系,以质取胜,让那些踏踏实实真正钻研做学问并做出成果的人士不吃亏、得实惠,名利双收,学术科研的根本才能巩固,动力才能持久,创造才会层出不穷,永葆生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