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车私用”收费听起来很美
诤谏之士与海纳百川
谁关注过 低收入人群的CPI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诤谏之士与海纳百川

余 云
 

报载,全国统战部长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认识,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要深交一批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的诤友,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的挚友。读罢,感到心头为之一亮。

诤友,这是我国一份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在政治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重要问题。翻开我国浩瀚的史册,许许多多的忠贞有识之士,上书进言,真是披肝沥胆。他们的许多诤谏之言,成了文学、史学上的名篇。诸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李斯谏逐客书》、《魏征谏唐太宗十思疏》、《过秦论》等等,真是不胜枚举。从这些名家中,不仅看到了他们的铮铮铁骨和真知灼见,更看到了他们洋溢于乾坤之间的浩然之气!

“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今天,再提诤友这一重要命题,我觉得还有一层更新的思考。正如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指出的:“从国内看,未来的十年我们依然可以大有作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 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互联。”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当然要重视诤友的意见、建议和批评。

诤谏与纳谏,这原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当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纳谏,只有海纳百川,从谏如流,诤谏之士才能更好地畅所欲言。情况往往是,有时高歌猛进,踌躇满志,对一些不同意见,不以为然;有时诤友的话语有些刺耳,说得难听一点,伤了面子,引起反感;有时诤友的批评也缺少点辩证观点,不大全面,不大客观,于是,抵触情绪油然而生。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偏听”多了一点,“兼听”少了一点。领导同志也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即使像唐太宗这样的开明之主,也有他的喜怒哀乐。魏征有时进谏太刺耳了,他也听烦了,忿忿地说:“吾必誓杀此田舍翁!”但,他并没有开杀戒,也没有罢他的官。直到魏征病逝,唐太宗还感伤地说:“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人们赞扬魏征敢于直谏,我觉得,更要赞扬唐太宗的大度,善于纳谏。

全国统战部长会议还强调了要牢固树立包容观念等。大度、宽厚、容人之量,尊重诤友的人格尊严,三思诤友之言的“合理内核”,显示一个领导者的高尚风范,这似是纳谏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隘”。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