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水源紧张,抗旱成本加大
“他是我们农民最喜欢的人”
网络卖方上演“狸猫换太子”?
安徽积极探索 基本药物制度新模式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他是我们农民最喜欢的人”
“泥腿子教授”胡承霖真心赢得真情
记者 宁大龙
 

星报讯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现在,胡承霖几乎跑遍了我省北部主产小麦的30多个县,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泥腿子教授”。

这样的亲热不是没有来由的。去年秋天,胡承霖来到利辛县望疃镇指导小麦秋种。暮色降临了,他还想多看几个村上的点,急着赶路,结果被车门夹到了手,顿时鲜血淋漓,连指甲都脱落了,他依旧要求坚持工作,陪同的副镇长高恒热泪盈眶地扶住了这位倔强的老人。

去冬今春,皖北地区连续50多天没有有效降水,82岁的小麦专家胡承霖心急如焚,他担心部分农民对眼下旱情认识不足,错过小麦浇返青水的时机。于是兔年春节刚过,大年初二他就开始准备资料收拾行李,初三天一亮就坐上长途汽车,赶到了300多公里外旱情较重的亳州市。在他的带领下,抗旱保苗的攻坚战在皖北平原上热火朝天地开展。

涡阳县陈大镇种粮大户孙子富介绍说,今年年初四,胡教授来的那天,皖北下起了久违的雨夹雪,还在过年的他和家人看见被淋得湿漉漉的胡教授,又是惊喜又是感动,一定要胡教授去家里吃饭。盛情难却,胡教授破例登了门,但坚持“你们平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最后一家人陪着胡教授一起吃了顿面条。

“他是我们农民最喜欢的人。”蒙城县白杨林场的苑桂军有20亩麦田,他说2008年胡教授第一次过来指导,此后就他所知道的,胡教授来了10多次。“去年10月上旬种麦子,胡教授在田里指导了几天,中午吃饭要么去食堂,要么就让人带到田里,我看他太累了还搬把椅子给他坐。”

苑桂军介绍,开始真不知道他是教授,看着就是一个老农民,“他非常好,从不端架子,拿我们当自己孩子一样,爱跟我们聊天说家常。”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