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水源紧张,抗旱成本加大
“他是我们农民最喜欢的人”
网络卖方上演“狸猫换太子”?
安徽积极探索 基本药物制度新模式
下一篇4 2011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旱区水源紧张,抗旱成本加大
本报记者深入皖北田间地头体验抗旱
记者 李尚辉 杨文艺 文/图
本报记者现场体验灌溉抗旱
 

去年9月下旬以来,阜阳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秋冬春连旱。面对严峻的抗旱保苗形势,阜阳及时贯彻全省抗旱保苗和春季田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迅速部署抗旱田管工作。那么,一线的村民们是如何抗旱的呢?昨日,记者进行了切身体验。         

现场:田间地头舞动抗旱身影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阜阳市颍州区王店孜镇,在田间地头,到处舞动着村民们抗旱的身影,轰鸣的喷灌机声不绝于耳,一条条水管在麦田里绵延,汩汩的井水在麦垄间涌动。

在该镇郝营村,记者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呈现出两种色彩,有的田地麦苗绿油油的,有的麦苗则叶子发黄。

在地头,村民们告诉记者,发绿的麦苗都浇灌过两次,春节前浇灌一次,节后又浇灌了一次。发黄的麦苗只浇灌了一次,因为不少村民节后都外出务工了。

现教:浇灌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凌晨3点就起来布管子了,现在已经12点了,还没浇完一半呢!”在田地里,王连海一边灌溉一边对记者说。

王连海穿着一身雨衣,浑身溅满了泥巴,两只脚被厚厚的一层泥巴覆盖着。由于长时间的把持水管,王连海的两只手都被水浸泡得发白。

王连海负责浇灌,他的老婆和孩子帮忙拉管子。王连海的老婆告诉记者,她家有6亩麦地,就剩这一块没有浇灌了。

记者决定亲自体验一下,但王连海很担心。在记者的一再坚持下,王连海把水管交到记者手里。虽然水管不是很重,但要不停地摇摆翻弄管子,一不小心,水和泥巴就会溅到身上。大概10分钟的时间,记者就明显地感到手腕有点发酸。

“咋样,累不累?”王连海笑着问,“灌溉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浇得不均匀,麦苗一样会枯死。这是井水,不是很凉,要是河水,你的手早就被冻僵了。”

现状:水源紧张,抗旱成本加大

“不能再等了,这样下去麦苗会枯死的。”在地头,老王夫妻俩在喷灌机前急得团团转。经打听才知道,原来老王找不到水源。老王告诉记者,他家也是就剩下这一块地没有浇灌了,已经等了好几天了。

“沟里的水都干了,附近就这么一口井,一直被占用着,如果同时下两个管子,井水供应不足,从其他井里取水吧,管子又不够长。还有一个问题是——柴油,老王无奈地说,现在灌溉成本比较大,柴油涨价了,一亩地要好几十块钱的油。

“幸亏政府每亩地补助5斤肥料,不然的话成本会更高。”

记者了解到,该村麦苗现在几乎都浇灌了两遍。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全力开展抗旱工作。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