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方式往往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从最早的随意丢弃垃圾,到居民楼垃圾通道,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垃圾池,每一次围绕垃圾收集方式的集体淘汰与变更,总能折射出一个城市环境的改变。今年5月底前,容量240升的垃圾桶将替代合肥市目前正在使用的垃圾池,合肥将迎来城市“垃圾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巨无霸”垃圾桶悄然“上岗”
昨日上午,记者在合肥市永红路上看到,一名环卫工人正摆放一个巨大的新式垃圾桶。除了个头和容量比合肥道路两边摆放的垃圾桶都要大得多之外,这种垃圾桶不但配有严实的盖子,而且在其底部位置上还特别安装了两个轮子。
“这可不是像你说的路边摆放的垃圾桶,它不光是个头大,作用更大。”看到记者比较好奇,这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今后小区里的垃圾池都将被这种垃圾桶所替代。
“一旦标准垃圾桶配套后,原有的垃圾池会被立即停止使用,街道(镇)、社居委(村)或者物业公司应当将住宅区内原有的垃圾池进行改造,完善上下水设施,用于标准垃圾桶的清洗。”在合肥市庐阳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光明街道中队,正在值班的市容办主任、执法中队队长高宜华向记者说道。
合肥掀起“第三次垃圾革命”
“就是这样的标准垃圾桶将掀起合肥的第三次垃圾革命!”已经工作几十年的高宜华亲身见证了合肥有关垃圾管理的历史。
他向记者回忆说,从最初垃圾随处乱扔乱放的无序管理,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垃圾通道(见图1),应该算得上是垃圾史的“第一次革命”。那时候,政府鼓励在单位和居民楼房建造时,同步配备垃圾通道。这样的垃圾通道一般结合楼体设置,垃圾可以通过通道直接由楼上扔至一楼的收集处。随着合肥城市的发展,大约在1996年前后,出于空间利用等种种考虑,建设垃圾房的做法不再被提倡,而是被沿用至今的垃圾池所替代。
不过,随着合肥市民生活条件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垃圾池(见图2)的使用遭受着越来越多的诟病。例如,由于不是密闭设施,居民倾倒时容易造成垃圾倾洒和污水滴漏,特别是在夏季,垃圾池处更是蚊虫聚集,气味刺鼻。同时,也给垃圾运输带来了二次污染。
而新采用的240升标准垃圾桶(见图3)不仅容量大,而且采用了强化工程塑料,经久耐用,外形美观,推移装置灵活,防腐、防火性能好,设有上盖装置,能确保全密闭,无污水滴漏现象。
垃圾收运“不见天不落地”
“我个人认为,实际上合肥正在以垃圾收集方式引导着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比如,在以前,部分市民习惯街头乱扔,但是随着道路边垃圾桶的设置,这种现象减少了许多;再比如,我们环卫工人曾经收集、清理垃圾时,时常会有人直接将垃圾从楼上扔到楼下,但是这种现象也几乎没有了……”高宜华说道。
据了解,根据日前出台的《合肥市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分级管理实施方案》,合肥市将全面建立“桶装车载”的生活垃圾收运新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全程“不见天、不落地、污水不遗漏”。在更新垃圾收集装置的同时,也将淘汰人力车、拖拉机等生活垃圾收集车辆,配套与标准垃圾桶无缝对接的后装式压缩收集车、电动环保收集车或小型垃圾收集车。
据悉,该市建立生活垃圾收集新模式工作将于今年5月底前完成,庐阳区、蜀山区(包括政务区)以及三大开发区于今年3月底完成试点运行。而庐阳区光明街道就是其中率先启动实施的试点之一。目前,庐阳区已经以《致全区单位和市民的一封信》的形式告知辖区居民,并呼吁大家形成良好的垃圾投放和随手关闭垃圾桶桶盖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