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几天前举行了一个“关爱农民工”的活动,其中有一个计划是记者从北京随我省民工兄弟一起坐车回家,再选择其中一位送他回家,体会他们回家的幸福。可是,在列车上,记者找了许多民工兄弟,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他们把记者当成了“骗子”,最终这个计划破产了。
按理说,平时省吃俭用的民工兄弟,一下车就有“专车”送回家是多么幸福的事,可是他们放弃了这个“幸福”,这不由引发我们的思考。
民工兄弟拒绝关爱的背后,说明整个社会诚信度丧失。社会上就有那么一群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人们沾点小便宜的心理,或者人们的善良与同情,挖空心思行骗。这对社会公德是极大的损害,人们不得不时刻提防,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吃亏了。
民工兄弟拒绝关爱的背后,更反映了他们的极端弱势。因为弱势,惟有提防。他们或者他们中间的人也许上当过,受骗过,然而,他们有多少精力与能力去为自己维权呢?亏吃多了,他们就对任何人都心存警惕,包括善意的。也许,这是他们“维权”的唯一途径。
去年春节前,本报报道了安庆一对农工夫妇回家过年,包里的6万元被偷了的事件。原来他们舍不得异地取款手续费,也不习惯用银行卡,将钱放在包裹里,结果被偷了,两年打工的心血白流了。可见,民工兄弟是纯朴的,年关之际,各类骗子、小偷纷纷把眼光盯着他们,他们也便更加警惕,社会使然。
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但社会公德在滑坡。当下需要构建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不一定能做到“夜不闭户”,但至少要做到人与人之间能有基本的信任,弱势群体有专门机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