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四成的央企净利润民众能分享几何?
“补贴机关幼儿园”还要到何时
堪比春晚的富豪生日宴让人纠结
莫因“节日红包”落陷阱
以裸炒作无罪, 刀戳社会底子缺德!
3上一篇 2011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裸炒作无罪, 刀戳社会底子缺德!

刘 鹏
 

备受关注的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裸模”苏紫紫的身世,经媒体深入调查之后,于近日曝光。这位本名王嫣芸的女孩之前所叙述的“被强拆”、“市政府上访”、“生活贫困”、“父母离异”等煽情要素均无法确认真实性。(1月22日《长江日报》)

种种迹象表明,之前有关媒体对苏紫紫的报道,都源于她的自述,公众的同情心有可能又一次被欺骗了。

从“芙蓉姐姐”开始,一大批网络人士靠着炒作,靠着媒体的推动、网友的围观而一举成名。以至于当下,靠炒作博出位,成为一些想出名的人的最佳选择。无论是当事人自身,还是其幕后的推手、炒作团队,抑或是媒体,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但却不怎么光彩的角色。

至今尚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对这种现象加以约束和规范,没有任何一个规定给炒作套上笼罩。炒作无罪,然而,炒作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标准的,社会公序良俗、传统道德观念是炒作的底线。任何越过这条底线的炒作行为,都是为人们所不齿的。

炒作者自己对道德的尊重程度,炒作团队和幕后推手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尊重程度,以及媒体对自身职业道德的操守程度,无不成为“炒作出名”这条生产线上的重要零件,缺一不可。

娱乐毕竟只是昙花一现的短暂快感,社会公德和秩序良俗,才是需要我们永远去记取和传承的。任何带有欺骗甚至只是欺瞒性质的炒作,最终伤害的,无疑都是人们的同情心、社会的公序良俗以及美好的道德观念。试想,当人们一次次地付出同情之心,却一次次地发现原来自己被骗了时,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悲怆。再遇上需要同情的人或事时,又是否还能生出些许内心的柔软?

责任良心、职业操守、恻隐之心、公序良俗、道德传统,这些社会底子,岂能容博出位者一点点地去持刀伤害?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