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纷纷召开,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GDP增长指标是个避不开的话题。从京、沪这两个举足轻重的城市传来了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两市不约而同调低“十二五”的GDP增长指标,均将增长目标预期定在8%左右,比“十一五”调低至少1个百分点。
其实,北京2010年生产总值增加10%以上,上海则增加10%左右,两市并不在这个数字上加码,而是有意识弱化GDP增长指标,原因何在?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说,降低发展速度,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为追求更好的效益。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坦言,上海经20年经济高速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这表明:弱化GDP,是为了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以获取更加良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追逐GDP的增幅,曾经是许多地方政府的“终极目标”。违背科学发展观的GDP狂热症,造成了巨大的弊端,而这种弊端的“翘尾效应”还将在相当时段内显现,给人民群众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就是一个例证。鄂尔多斯是内蒙古乃至中国的经济增长冠军,近5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长。那么这种增长的神话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据《南方周末》报道:一是加速开采煤炭资源;二是更为重要的,近乎疯狂的房地产开发。在用地指标早已用完的情况下,进行所谓二次征地和拆迁,就是将建成仅数年的居民小区推倒重建,而付给居民的补偿则少得可怜。GDP的数字,就在一次次的近乎游戏的大征地、大拆迁中攀升。但实际经济收益又如何呢?据该市统计局统计:2010年前8个月,该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5亿,但工业增加值仅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换言之,实际收益很不乐观。民生又如何?又有数字为证:2010年上半年该市计划新建经济适用房15033套,开工仅2111套;计划新建公共租赁房2085套,开工率为零;计划农村危房改造2000套,完成700套。
早有人指出,有些地方官员所以一味追逐GDP,是与对官员的考评体系、用人机制等密切相关,因为很长时间内GDP的攀升与地方官员的升迁挂钩。可喜的是,这种情况已在一些地方得到了有效改变。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在济南市10个区县中生产总值一般,但该县解决了不少民生问题,以前按经济总量排名总是靠后,去年济南市出台新的考核标准: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权重仅占5%,而社会民生指标考核权重达到30%,商河县考核结果一跃成为全市第二名。这样的考核制度等于是一根有力的“指挥棒”,引导地方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发展经济与解决民生问题统筹考量,努力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愿GDP之炫与民生之痛的悖论早日匿迹。(作者为省城报界资深记者,著有小说《城市面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