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份“廉”礼
开征房产税别误伤中产
“契机”何其多
卖苹果也得“实名制”谁该脸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契机”何其多

宜人
 

某领导会见一位外籍客人。事前已经知道,这次会见只是一般性接待,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但寒喧一番之后,这位领导还是说,希望以这次会见为契机,加强联系云云。听了这话总觉着有些别扭,似这类礼节性的会见何来什么“契机”?

上网“搜”了一下,发现在各种活动中,“以……为契机”的提法真的很多很多。如:以培训为契机,以检查为契机,以创优为契机,以低碳指数为契机等等,不一而足。更离谱的还有以喜迎中秋节为契机,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为契机。试想:这中秋节、“3·15”哪一年没有,假如年年这样“契机”下去,岂不没完没了?遍地都是契机,也就没有契机可言了。

翻了一下《辞海》,那里面的解释是“契机 亦称‘环节’或‘瞬间’。事物发展或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关键、枢纽、决定性的环节。在由量到质的转化过程中,契机就是关节点。”对照这个解释,不难看出,上面所举那些例句,有不少或牵强附会,或离题万里。“以……为契机”成了某些领导的习惯用语。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有的人并未弄明白它的含义,就胡乱引用;二是有的人喜欢赶时髦,往往人云亦云。总之,这类现象折射出一种不健康的文风。

还有一些领导人,作报告,写总结,发文件,总是脱离不了一种八股腔,喜欢穿靴戴帽,老生常谈。在许多场合,都少不了一段“定式”的文字。“在××正确领导下,在××大力支持下,在××亲切关怀下……”,一整套内容,随处可见。试想,一篇千把字的文章,就有上百字重复过无数次的“定式”文字,怎能不令人生厌?

文风是领导作风的一种反映。文风不正势必影响领导作风。什么时候我们的公仆们在作报告,写总结,发文件时,能够少一些空话、大话、正确的废话,多一些清新鲜活,切合实际的语言,让文风有一个大的转变。

(作者系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