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份“廉”礼
开征房产税别误伤中产
“契机”何其多
卖苹果也得“实名制”谁该脸红?
3上一篇 2011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卖苹果也得“实名制”谁该脸红?

李 清
 

近日,央视对北京东郊水果批发市场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装苹果纸箱夹层中灌水泥欺骗消费者现象进行了报道。几天后记者来到这两家市场走访,发现装苹果的纸箱里多了一张张的“身份证明”。新发地市场批发苹果的商户告诉记者,从1月5日起,装苹果纸箱夹层中灌入水泥的不准进入市场,更严格的是,现在卖苹果已经开始实行“实名制”了。(1月9日《山东商报》)

商户在装苹果的纸箱中灌入水泥,不但欺骗了消费者,侵害了他们的利益,更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在媒体对这一现象曝光之后,两家批发市场开始封杀“水泥苹果箱”,并对卖苹果实行“实名制”,无疑是亡羊补牢之举,能对造假行为起到一定制约。

然而,卖苹果也实行“实名制”,在笔者看来是一个莫大的悲哀,这样的现象绝非正常。想想,连几十元的简易包装苹果都要附“身份证明”,人们购物时还能相信什么?

众所周知,商场、超市里出售的工业制品,需要有规范的生产标识,但普通的生鲜水果之类,只有极少数优质品牌才有“名片”。批发市场卖的蔬菜水果,从来不需要“实名制”,因为它们的品质往往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低价的生鲜产品搞“实名制”根本搞不过来。卖苹果要“实名制”,卖梨、橘子呢?今后是否买把青菜,也要卖菜者给一张“身份证明”?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两家批发市场对卖苹果实行“实名制”,也是被曝光后的临时无奈之举,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原因有二:其一,既然装苹果的纸箱可以造假,纸箱的“身份证明”就不能吗?其二,消费者买一两箱苹果,尤其是买了送礼的,苹果或箱子被发现有问题,很难会去找经营者算账,毕竟成本较高,而且光有名字也难维权。

市场对卖苹果实行“实名制”,缘于出现了“水泥苹果箱”,而在装苹果纸箱中灌水泥,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按照一些商户的说法,是因为苹果价格上涨,卖苹果不赚钱,只好使用“水泥纸箱”来增加重量。其实,真正的原因,无非一是经营者诚信缺失,二是市场管理者失职。现在,类似“水泥苹果箱”之类“营销创意”,正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如果只是推出卖苹果“实名制”之类,公众只能悲哀无望。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