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布的CPI数据,是2010年11月:我省CPI再次“刷新”纪录,同比上涨5.4%,创28个月新高。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来没有像刚刚过去的2010年一样,跟老百姓离得如此之近,在老百姓的生活字典里,CPI也早已不是一组数据,而是一串串显现在他们实实在在生活中的连锁效应:吃的涨了,穿的涨了,住的涨了,出行也不用说,都涨了。
而在不断攀高的CPI面前,居民收入增速却一直“跑在后面”。一个让很多老百姓“琢磨不透”的事实是: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而新近一些权威机构统计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情况表明,截至目前,有近7成的银行理财产品未能跑赢CPI。而这一切,都是所谓的存款实际收益为“负”的负利率现象。
CPI在涨,工资收入增速却没见涨。2010年7月,在北京市政协一次会议上,一份15页的调研报告显示,北京一线职工收入水平现状是“增长缓慢,长期偏低”。12.8%的职工反映,5年来从未涨过工资。
让收入增速超越CPI,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自己的2011年新年愿望中这样期盼。但是,简单意义上的“物价工资联动”并不切实际,因为工资和CPI直接挂钩的话,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会造成工资成本上涨型的物价通胀。
问题的关键还是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可行的居民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制度安排和设计,让居民收入从宏观上保持一种长期的、常规的、动态的、持续的增长趋势,最终实现居民收入与CPI增幅“节拍”大概相当。
好在此前不久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居民收入分配改革以及居民收入预期指标的设计,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呈现出具体、明确的指标,特别是要根据中央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要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同步这一重要原则,“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给出具体目标。
人们有理由期待,“十二五”期间,CPI不再那么“高高在上”,自己的收入不再那么“禁不起折腾”,生活也会越来越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