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市”与“跑马场”
“化学火锅”纯属谣传?
恰当理解“直融式生存”
3上一篇 2010年1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恰当理解“直融式生存”

阿 莫
 

毫无疑问,直接融资(或直融)已展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度,是几乎所有领先企业必须直面的课题。岁终年末,新一轮直融高潮兴奋地撞击着安徽经济:芜湖顺荣过会、洽洽食品、司尔特肥业、鸿路钢构成功过会,还有更多老牌企业或新生势力扑向国内外资本市场,或IPO、或引进私募基金、或定向募集。(见本报22日报道)此轮直融浪潮,其中的震颤恐怕不仅仅惊动当事企业,更波及、触动更广阔的领域和人群。

怎样理解并恰当利用此轮直融?成为摆在逐资军团面前的严肃问题。

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纵深挺进(政府趋成熟、政策趋专业、法律趋完善、企业趋本色)后,此轮直融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涵义:企业开始关照宏观经济环境,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并在更多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有目的、高效率、合法规地开展直融行动。

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声:2011年国家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此言一出,定向增发、增资扩股、对接PE等必将成为博取资金的通道选择,更多的直融样式也必然化解企业应对新经济环境的战略路径。

但直融的内涵,更多的应是企业与资本的二元关系,这其中,窃以为有两点需要特别关照:

其一,直融是企业成长的某种冠礼。在现代经济社会,走向直融,是几乎所有领先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成长节点,是内生性力量驱动的必然结果。这一进程中,优秀企业会自觉把全新商业思维、商业技术、商业气质等元素,精确地融入到自己企业的成长基因中,完成蜕变。

其二,直融更是企业的一种全新生存方式。相关企业必须注重与资本、资本市场及其融通方式的磨合,正确对待并尊重资本市场的约束和反塑。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冲刷、洗礼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进程,期间必须尊重并遵循,在约束和倒逼中得到提升、进化,否则即便通过融资关,也过不了资本关。

就此而言,直面“直融式生存”,皖企才刚刚上路。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