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定远县某乡镇中学,一些初中生之间互借“高利贷”,利息高得惊人,几个月时间就要还借款的十几倍。据该校老师称,这种情况在该校学生间很普遍,已经悄然存在好几年了。(详见本报今日9版)
初中生的思想和品格尚未完全形成,外界环境对其有重要影响。这十几个长期“放贷”的孩子,是从哪来的“灵感”,抑或是从哪学来的坏榜样,以致会想起来给自己的同学“放贷”?这其中,恐怕有来自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更有学校教育失当和滞后的原因。
此前,一些学校为了改进学风校风,在学生着装和发型上大做文章的报道屡见不鲜,甚至有将一些学生的照片等隐私信息张贴出来以示惩戒的。这些做法不仅失之人性化,扼杀学生个性,也对学生在思想和品德上的提高毫无裨益。
相反,有些亟待纠正和教育的不良习气,某些学校却视而不见,一路纵容。如在这篇报道中,学生互借“高利贷”已经存在好几年了,却一直没有引起校方的重视和管教,直到媒体关注了,才开始采取措施。这种只重智育不重德育的现象,让基础教育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