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个关键词,叫做:遏通胀,保民生。专家分析,这将是明年工作的重头戏。虽说是经济问题,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有句老话,叫做:无商不活,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治理通货膨胀,是事关社会稳定和保民生的大事。
说到通胀,可以说是当前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通胀的压力,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甚至有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面对“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和“糖高宗”们,物价涨得令人揪心,许多人不得不精打细算过“紧日子”。
也正因为如此,前段时期,国务院出台了平抑物价的“十六条”举措,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旨在打击流通领域的投机和炒作之风,以及采取行政手段治理通货膨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老百姓而言,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可或缺。我们有些政策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科学的、前瞻性的长效机制与规划。我认为,治理通胀,同样不能临时抱佛脚,“米袋子”、“菜篮子”牵动着千家万户,应长抓不懈。这也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贯彻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地把治理通胀的举措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真正为老百姓着想而应尽的职责。
就在日前,星报从省农委菜篮子办公室了解到,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省“菜地”面积将达到1550万亩,这些“菜园子”30%都将建起温室大棚。届时,广大市民将能吃上更多的“平价菜”。(见本报14日03版)
不过,就目前现象而言,大家看到更多的是,许多农田或菜地被“跑马圈地”所占领,在某些人的眼中,多盖高楼大厦的经济利益要远远大于“米袋子”和“菜篮子”!但是反过来,我们不禁要问:粮食、蔬菜是人类必需品,如果没有农田和菜地,我们又如何生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难道让人们吃钢筋水泥过生活?因此,“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是一项治理通胀、惠及百姓、利在长远的民生工程,值得为之鼓与呼,尤其是在当下,切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