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马上就要来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箭在弦上,11月24日召开的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座谈会上,不少市将幸福指数都写入了十二五规划里。(本报11月25日报道)
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少市将幸福作为未来五年地方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显示了地方政府在考虑GDP增长的同时,考虑到了老百姓生活的感受,在践行“强国富民”到“富民强国”的思路转变,让百姓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政府执政理念的进步,也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
其实说到底,各地的措施还是对民生的关照,将财政投入到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医疗、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并千方百计地增加百姓收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鼓励创业。
光说不练假把式,好事也得有具体的落实,其实,上述的民生工程,十二五之前,各地已经陆续在开展,只不过此刻都装进了“幸福”这个大框子了,不算很新鲜的政府行为。把“幸福”写进规划中,最好还要同时标注量化的标准,或者是政绩考核的标准,将与幸福有关的指标全部列出来,根据年度政府的成绩衡量达标与否,这样才能够看出政府是否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要将幸福从一个有点虚的形容词变成一个让百姓冷暖感知灵敏的晴雨表,各地政府还得加把劲,在学习新鲜词的同时,把民生的那些事踏实地去做。不能只是嘴上喊幸福、“数字出幸福”,不能让幸福指数考核飘在空中,必须要让幸福成为真正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助力。
樊立慧/文 王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