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找到心灵归宿地
杜和浩:奋斗在北京
3上一篇 2010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杜和浩:奋斗在北京

记者 王松青 俞宝强
 

八年前,为怀揣梦想杜和浩选择了北京。八年后,小有成就的杜和浩已在北京扎下了根。 2008年,他与合伙人开办了自己的法律事务所。目前致力于各类民事、商事纠纷诉讼,经济、商务案件仲裁方面法律服务。在杜和浩的眼里,北京是一个让人既爱又痛的城市。                                  记者 王松青 俞宝强

自学拿到了律师执业资格证

1997年,杜和浩高考后,分数不理想的他,选择了民办大学。“家里还有两个妹妹上学,实在不能复读了。”

随后,他来到了齐齐哈尔市一所民办大学,选择了自己比较有兴趣的法学专业。经过四年的苦读,杜和浩顺利通过自学考试,拿到法学本科文凭。

随后,杜和浩在哈尔滨找了一份工作,边上班,边自学,准备律师资格考试。2002年,他通过了考试,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律师执业资格证。

借高息贷款凑足来北京盘缠

虽然有了律师证,但哈尔滨的律师工作并不好找。“最后决定去北京,毕竟是首都,机会一定多。”可是,在北京没有熟人,没有地方住,怎么办?已经管不了那么多的杜和浩,回了趟老家,在信用社借了1200元高息贷款,来到了北京。

比较幸运的是,杜和浩刚来到北京,就找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工作。第一个月,做薪金律师,固定工资1200元。  

最穷的时候身上只有1元钱

薪金律师,虽然案源不缺,收入稳定,但并不能锻炼人。因此,杜和浩第二个月就提出做提成律师。“提成律师,所有案源全靠自己,没有案子就没有任何收入。”

前两个月,杜和浩没有接到一起案件,也就没有一分钱收入。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只好硬撑下去。每天只吃一顿饭,还要不停地出去联系业务,其中辛苦可想而知。最穷的时候,身上仅剩下1元钱。

在第三个月的时候,终于接到第一起案子,提成700元。钱拿到手的时候,他特意去买了个烤鸭,犒劳自己。

北京成了又爱又痛的城市

经过几年的积累,2007年,杜和浩按揭购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2008年,杜和浩和另外2个人,发起成立了北京市尚剑律师事务所。作为合伙人,杜和浩的事业可以说是小有成就。

但杜和浩并没有认同自己是北京人,“在这里,即使你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事业,但你的户口不可能迁来。所以,永远都是外地人。”

法律上帮助别人总是很美妙

“初中时看过一本借来的书:《我在美国当律师》。书中记载了作者本人在美国取得律师资格后艰难的执业道路,直至成为一名跨国界的优秀律师。当年我相信书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深信执业律师是个满腹智慧才华、激情洋溢、魅力无限的行业,充分发挥自我价值的同时还能极大地实现社会价值。我认为世间不可能再有超越律师的另一份更有意义的职业。”杜和浩如此介绍自己的职业。

“曾经有个外地人,因为遇到事故,和北京一家公司打官司。当找我代理时,一遍遍问能不能赢。等最后法官宣布胜诉时,已经泪流满面,一出法庭,就抱着我痛哭,万分感谢!”

“我总认为人在知道自己被需要时,是种很美好的感觉,律师则总是在被需要着。”杜和浩认为,这种感觉很微妙、很美妙……

杜和浩

安徽长丰人,1976年生,2002年进北京。北京市尚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业律师。 

【人物感言】

即使面临困难,但我不会退缩,只有向前!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