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找到心灵归宿地
杜和浩:奋斗在北京
下一篇4 2010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张国庆: 找到心灵归宿地

记者 王松青 俞宝强
 

“京城大,却居不易”。作为80后的张国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发出如此的感叹。来北京五年,虽然没有发财,但却让他融入了这个城市,因为这里成为他的心灵归宿地,有自由的精神空间。           

80后的孩子,没吃过苦

张国庆是安徽砀山人,1984年10月6日出生。1984年10月1日,北京举行盛大国庆阅兵仪式。

10月2日套红印刷的《人民日报》头条便是《首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这张报纸在10月6日才送到张国庆家乡大队(村)部里,他爷爷看到报纸,说就叫国庆吧。

2005年,张国庆即将从安徽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前来北京实习。当时,倒没有吃什么苦,而且借住在别人价值4000多万的四合院别墅里,两进院落,整个后院就属于他一个人,院子里种满“金玉满堂”的植物。周末在院子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壶茶,一本书,何等的惬意。“到了2006年,我在北京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就不好意思继续借住别人的房子。”张国庆搬出来租房子住。

第一次租房,就体会到啥叫蚁族生活。本来的户型是两室一厅,结果被房主改造成六户人家居住的地方。

“个人空间只够放一张床,厕所需要排队,逼仄之感可想而知,而且价格是月收入的四分之一。”谈到那时候的生活,对比之前免费别墅的宽敞,张国庆自嘲:“京城大,却居不易。”

丢了工作,还假装上班

2007年,他换了工作单位,但是涉及到转换社保等一系列事情,中间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内两边都不用去上班。

“这样短暂的失业,本来是个休息的好机会,但恰好老家有人来看我,我怕他看到我不去上班,然后传回老家,让家里人徒为我担心,所以,我每天清早还是起得很早出门,然后很晚回来。在外工作的人,最怕家里惦记,所以能隐瞒的事就隐瞒家里,多报平安还是好的。”

北漂原因,找到心灵归宿地

张国庆一个好兄弟离开北京回到家乡生活。他原来在一家很好的媒体工作,工作稳定,收入不菲。但在北京工作两年多后,他觉得人正成为房子的奴隶,北京的女孩们也太现实,于是他决心离开京城。

“回家之后不再孤独,亲情会让我更有幸福感。不像在北京出租屋的晚上,每个漫漫长夜,都只能与网络、书本做伴。”回到县城小半年后,他就发短信说他快要结婚了,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但对于张国庆来说,他喜欢泡在三联书店看书,感觉这里有属于自由的精神空间。

“无论在何地,如果能同时拥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一个心灵归宿地,这个地方就是宜居的,而且适合心灵归宿应该放在第一位。”

期待崛起,为家乡骄傲

作为企业管理类杂志的工作者,张国庆接触最多的是企业界人士。“每当碰到领导和企业家对安徽和合肥的发展赞誉有加,这确实让我们为家乡骄傲。”

“我在北京使用的很多日化用品以及家电,产地都是合肥,但是我们还徘徊在制造阶段,期待我们安徽企业的品牌崛起。”

作为专业财经媒体人士,张国庆认为,企业的发展,如果只创造经济效益,而环境效益不过关,恐怕不单会污染了自然环境,而且会把很多人幸福的心灵归宿地破坏了。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时候,期待安徽能够更多接纳那些具备绿色意识的企业。”

张国庆

安徽砀山人,1984年生, 2005年来北京,中国《企业软实力》主编助理。

【人物感言】

“无论在何地,如果能同时拥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一个心灵归宿地,这个地方就是宜居的。”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