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严华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背着爸爸上学》这本书,大部分一定耳熟能详。而这本书的第一作者,就是严华翀。这个当初从安徽大学毕业的自费生,当他第一步踏上北京的土地时,心头忽地迸出一句话:“我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 记者 王松青 俞宝强
卖了自行车来北京寻梦
出生在我省怀宁县,由于家境贫寒,1994年,靠打工完成了大学学业。作为较早的自费大学生,安大法律系毕业的严华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在家乡工作了二年,他决定出去闯世界。
如同当年的徽商只身离家、外出创业一般,1996年冬,严华翀向同学借了一套棉袄棉裤,卖掉了旧自行车作盘缠,独自来到北京,开始了人生的首次创业。
当他下了火车,第一步踏上北京的土地,严华翀的心头忽地迸出一句话:“我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回忆当时的情景,严华翀非常感慨:“这一句话意味着坚如磐石的创业之志,而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
出书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来北京后,到底如何创业,严华翀眼光很独特。“自己是知识分子,应该在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上做些事情。”
于是,在北京朋友的帮助下,严华翀做起了图书推销工作。由于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以及诚实守信,迎来了许多固定的客户。在1997年初,严华开办了一家“北京爱国书店”。
由于经营宗旨明确,书店经济效益很好,促使他有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想法。接着又挤入了竞争激烈的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他选择了“错位竞争”的市场定位,凭着逆向思维,他连续策划出版了“中国现代人事管理系列”丛书,版酬赚了近百万。作为书商,他掘到了“第一桶金”。
随后,在《背着爸爸上学》电影全国热播的时候,他编辑出版了同名报告文学。凭着《背着爸爸上学》,严华翀完成了人生的“原始积累”。
“冷僻”之处挣得千万财富
随着事业越做越大,严华翀又向新的经营领域发展。1998年,他开始投资举办各类经济社会热点课题培训班。同年他又注册成立了“北京九洲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其文化产业的规模也越做越大,个人资本也从几百万元递增到几千万元。
2004年,严华翀凭借着个人的诚信和多年经营文化产业的经验,与北京国际商务学院合作,个人投资2000多万元,对该校进行了资产重组。目前,北京国际商务学院学生已经达到6000多人,而严华翀的个人资产早已经过亿。他仍过着俭朴的生活,但每年都为贫困学生减免了学杂费。
永远实践、传播徽商精神
“安徽文化产业相对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只要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相信在这一领域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也做得更好的新徽商。”
严华翀表示,文化产业在我国是大力发展的新产业,而民营文化产业更是一片有待开拓的新领域。作为在这片天地中打拼的新一代徽商,深感任重道远,也深感发扬徽商优良传统的必要。
今年只有40岁的严华翀,看上去白胖斯文,没有其他企业家久战商场的一脸沧桑和“杀气”,相反的,严华翀的斯文倒像书生,听其言辞,条理分明,见其举止,透出一种“儒商”之气。
严华翀说:“在全社会呼唤诚实守信的社会背景下,徽商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严华翀
安徽怀宁人,1970年生,1996年进京,中国企业家协会会员、北京国际商务学院董事长。
【人物感言】
以坚韧之性,以精明之思,以诚信之道,成生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