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背着简单的行李,高勤走入安徽师范大学时,正值恢复高考制度时间不长的1979年。至今,他仍清楚地记得,看到粉刷一新、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那种难以自制的兴奋和好奇。
留校:庆祝改变人生的国庆
在进入大学之前,高勤是农村的一名代课教师。他的家,在巢湖无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当时,闲暇之余,高勤总是在梦想着走出这个环山的“井底”。为此,复习文化课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也让他在机会面前,毫不犹豫地抓紧了它。
如今的国庆长假放在三十年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因为当时仅有一天的国庆假期,所以,在大学的第一个国庆节,高勤没有回家。
不仅是假期短的缘故,还有交通不方便的原因。那时候,从老家芜湖水路上走,要从早上六点到傍晚六点,要花去整整十二个小时。
这样算起来,一天的假期只够来回往返的时间。再加上九月份开学,离开家也不过一个月,因此,高勤打定主意,决定留在学校。
但是,这改变他人生的第一个国庆节,用什么方法来庆祝呢?
风景:绳拴热水瓶吊啤酒
高勤在大学的人脉极广,是因为他的爱好——文学。当时,安师大聚集了一大批这样的青年。很多人都是同样的原因不回家,因而他们约好,国庆当天下午去芜湖的赭山公园。
高勤宿舍紧挨着马路,被称为零号楼,他住在四楼。
他所住的围墙马路下是一个小餐馆,对外出售一种散装啤酒,当然是劣质的。每到星期六的下午,二楼以上的同学,都纷纷将一根长塑料绳子的一端拴住热水瓶的手柄,缓缓地向下放到小餐馆门前狭窄的空地上,由小餐馆的小服务员灌满啤酒后,再由买酒的同学拉上去。发展到后来,邻近围墙的寝室,不邻近围墙的寝室同学到邻近围墙的寝室,都仿效着做。久而久之,用塑料绳拴热水瓶吊啤酒,就成为安徽师范大学一道奇特的风景。
那天的赭山公园,人很多,而高勤他们就是拎着几个水瓶啤酒,一路欢笑着。那天下午谈的具体是什么内容,高勤已记不太清了,但是那些对文学美好未来的向往,现在回忆起来,让他仍是激情澎湃。
他们边喝边谈,直至日落黄昏。
也就是在那个黄昏,高勤开始了一首歌颂党的诗歌构思,到最后《唱给党的歌》成章时,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首诗凝聚了他对生活的由衷感谢,而这份情怀,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的人,是无法感受到的。“我歌唱,您把我湮灭了的理想之火重新点着/我歌唱,您使我枯竭的心海涌起希望的洪波。”
张亚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