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抗日救国,步行900里去参军
我省妇儿活动中心公益活动艰难前行
下一篇4 2010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86岁黄埔军校生陶絮旭追忆往昔
为了抗日救国,步行900里去参军

戴永云 范桂华 记者 马冰璐/文 王婧莹/图
陶絮旭手捧同学录
 

说起黄埔军校,人们总将它和“精锐”联系在一起。日前,记者在省城蜀山区绿怡居小区见到了86岁的陶絮旭老人,他是黄埔军校21期学员。说起这所精英辈出的传奇军校,老人感慨万分。让人啧叹的是他们弟兄三人,全是黄埔军校学员。  

不凡家庭,三兄弟同是黄埔生

说起黄埔军校,陶老深感自豪,因为他们三兄弟,全是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而人称“陶子贞”的大哥陶崇坤是黄埔军校6期的优秀学员,后来成为国民党陆军将领,曾担任过暂编第三师代理师长一职。

忆起年长自己20岁的大哥,陶老满怀景仰之情,“我一直追随着大哥的足迹,但深知无法超越他。”而说起同样出自黄埔军校的二哥,他有些哽咽地说,二哥很早便去世了。“我的父亲,热心政治,看到日军侵略,国家处于危急关头,非常支持我们兄弟三人参军,没料到我们三人都成了黄埔军校的学员。”

因缘巧合,成为黄埔军校21期学员

1943年,高二在读的陶絮旭从报纸上看到,在缅甸与日军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急需兵员的消息。抱着抗日救国理想的他毅然向学校提出退学。“当时听说湖北在征兵,便连夜赶路去投军。”陶老说,他现在已经想不起,当时何来那么大勇气,一个人翻山越岭,步行900里去当兵。

到达湖北老河口后,听说黄埔军校第八分校正在招生,“当时黄埔军校的招生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身体条件合格,而且还得是高中学历,此外还有严格的笔试、面试。”而令他庆幸的是,由于抗战需要,学历要求放宽到高中肄业,欣喜若狂的他当即报名,并顺利过关,成为该校21期学员。

“当时条件艰苦,我们的军装都不是正宗的卡其布,穿不了多长时间就坏了,而鞋子还是草鞋。”说起那段经历,陶老说,训练辛苦自是不必说,令他难忘的是,作为第八分校主任的李宗仁每隔几个月就会亲临学校给全体学员“训话”,“他告诉我们,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

走同乡“后门”,第一次坐飞机回家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陶絮旭被分配到国民党独立17旅,在这里,他偶遇同是合肥老乡的团长。“自从14岁离家求学,我一直没有回过合肥老家,于是便‘斗胆’向团长请假回家。”团长不仅同意了他的请假要求,还热心地帮他“走后门”,花费740万元(当时1万相当于现在1元——编者注),买到了一张相当紧俏的飞机票。

21岁的陶絮旭坐着这架美产飞机从西安飞到上海,时间不过几个小时,“当时兵荒马乱,要是不坐飞机,路上得耽搁很久。”到了上海,他连夜坐车到南京,而等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后,才坐上回合肥的汽车。

迎接新中国,陶崇俊改名陶絮旭

在那本厚厚的《黄埔军校同学录》第21期学员登记表上,陶老指着一个叫做“陶崇俊”的名字告诉记者,这个“陶崇俊”就是他“陶絮旭”。谈起为何改名,陶老说,新中国成立,激动万分的他决定改掉自己的名字,思索了很久,他给自己起名“陶絮旭”。

“‘絮’是柳絮,象征着纯洁,寓意我对国家、人民忠心,‘旭’取旭日东升的意思,预示着我和新中国一样,迎来新希望。”陶老说,曾在黄埔军校学习的这段经历,给他的一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从事过很多种工作,但是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到最好!”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