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名录上有我们的亲人”
电打、药杀野生鱼,该当何罪?
下一篇4 2010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英烈名录上有我们的亲人”
两英烈后人点名认亲,太湖老人讲述第一支队抗日故事
吴茂俊 记者 张火旺 文/图
抗日英烈长眠于此
 

8月12日,本报重磅推出《寻亲!为数百位抗日英灵》一文,同时发起了寻找英烈亲人之旅的行动。连日来本报接到不少读者电话,有的提供烈士故乡线索,有的断然肯定名录上的烈士有自己的亲人。

此外,也有读者对当时的第一支队当年是如何抗击日军的,表示出浓厚兴趣。为此,记者在太湖实地进行采访。

抗日英烈,浩气长存。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和我们一起加入寻找英烈亲人之旅的行动中。本报联系电话:0551-5223760,18919620415 。                   

“英烈名录上有我们的亲人”

8月18日下午,一位家住谯城区(原亳县)十河镇梅城刁小村的李涛先生说,他估计英烈名录中刊登的李意修很有可能是附近的李小庄的人,因为李小庄“修字辈”的人名字中第三个字“修”是辈分,这在其他村庄是没有的。

8月18日下午,一位名叫耿成彩的男子称英烈名录中的耿敬禹就是他爷爷。第二天下午,耿成彩来到报社细说详细情况。今年56岁的耿成彩说,他听父亲和奶奶说过,当年爷爷耿敬禹在国民党部队当副营级连长,后来战死在外地,尸首被卫兵护送回老家,现在坟墓在谯城区淝河镇杨庄村耿小庙庄。

耿成彩说,他们庄一起出去当兵的有六七个人,爷爷的衔最高。村子里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当年曾有好几个人跟着一个叫“韩劳力”的人拉杆子,后来被收编。耿成彩说,解放后,政府曾找过他家,认定他爷爷曾经参加过国民党军队,但由于知道爷爷死得早,所以没有认定他们为反革命家庭。耿成彩说,希望有关方面核实,证明他们是“抗日家庭”。

8月19日,亳州光塘镇张庄行政村王庄自然村王小刚给记者打来电话,称烈士名录中的王玉昆就是他的爷爷,他曾听奶奶张景兰说起过,爷爷20岁时被抓了壮丁,后面听说去了安庆那边打日本鬼子了,“有机会我想去太湖县叩拜一下爷爷,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

第一支队作战英勇,阻击日军于沿江一带

太湖县位于皖西南扼长江之险,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抗日战争期间,是第十一挺进纵队第一支队阻击日军南下的重要战场。第一支队由颍阜涡亳地区人民自卫军改编而成,多年来不仅作战英勇而且歼敌无数。

“当时战争非常惨烈,日本人隔一段时间就会攻打太湖县城。”大石乡大明村83岁老人查天水回忆说,经常看到驻扎在附近的部队外出打仗,每次去很多人,最后能回来的人并不多。

记者翻阅第一支队的战报,仅1943年夏,大小战役就发生了十多起,最大规模双方投入兵力都达上千人。“当时第一支队主要驻扎在太湖,阻击日军于怀宁、望江、宿松沿江一带。”陈寿高说,武器装备主要以步枪为主,同时还有轻机枪、重机枪十多挺,并有小口径迫击炮一门。

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于敌人,但是第一支队士兵作战英勇,每次战役都歼敌数十名,夺取战利品无数。1943年7月1日,日军出动步炮兵三百余众,并带领三百多人的伪独立团往太湖县城进发,获知敌情的第一支队,前往望江县陈氏冲进行防守。根据战报上记载,第一支队到达陈氏冲后,经过两天的激战,共歼日军40余名,伪军80余名,毙敌伪团长一名,敌人溃败返回望江县城。

第一支队治军严明,深得驻地百姓爱戴

第一支队不仅打仗英勇,而且治军严明、秋毫不犯,深得驻地群众爱戴。大石乡政府工作人员吴文炎,小时候就常常听爷爷讲起这支部队的故事。“有一次,日本人进军太湖县城,眼看就要攻打下来了。这时驻扎在县城的守军,不断督促老百姓赶紧离开,还喊:县城由我们来守,你们再不走就成亡国奴了。随后爷爷一家跟其他老百姓一起离开了县城,过了几天,等日本人撤离后才返回家中。到了城里才发现,驻守在这里的守军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除了外出作战,第一支队每天还进行训练。记者在省档案局馆藏资料上看到,从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九时三十分至十时三十分,十时四十分至十一时四十分,下午一时至二时都安排有学科教程。其中星期一教授游击战术以及野外勤务,星期二教授内务规则以及步兵操典,星期三以及星期五则教授射击同时夜间学习文化知识,而星期六全队进行精神讲话。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