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车”交通肇事率同比下降五成,“三小车”事故率却“攀升”;高速公路和三县成为交通事故“重灾区”、清晨时分最是“死亡时段”;省市级道路中,还有10大最容易出事的“隐患路”……昨天下午,合肥市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了上半年省城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化管理情况,以及“三大车”整治工作的具体内容。
1
警示 省市级道路有十大“隐患路”
合肥市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了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路”,其中,区级道路的隐患则高达46处,省市级道路中,共有以下10处。
合淮路(砀山路——长丰界):标线老化,无路灯照明,路面破损严重;
北二环路:绿化隔离带灌木多处遭人破坏,行人随意横穿机动车道;调头缺口及交叉路口绿化带严重遮挡驾驶人安全视线;板桥河及桃花铁路立交桥两侧机非隔离带起始端无防撞桶,夜间及恶劣天气易引发交通事故;
南二环路:道路中心没有硬隔离,行人、非机动车辆随意横穿;
蒙城北路:道路中心绿化隔离车辆调头点设置不合理,导致车辆碾压中心绿化隔离调头;
淝河路:道路路权分配不合理,交通堵塞严重,极易引发事故;
张洼路一环路下穿桥:急弯,无明显提示标志;
合六路创新大道交口东侧:道路中心护栏设置不合理,西客站大量客运车辆在此连续变更车道逆行,已发生多起客运车辆事故;
合宁高速至合徐高速匝道下穿桥上坡路段:道路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金寨南路与丹霞路、锦绣路交口:无电子监控,交通信号灯未起应有作用;
合瓦路大房郢水库桥:路窄,急弯,路侧水深,安全及防护设施不全,且达不到要求。
2
悲惨 上半年交通事故136人死亡
今年上半年,合肥市一共受理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408起,事故共造成136人死亡、4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76万余元。
在对“三大车”交通安全与营运综合治理过程中,合肥市快速形成了一整套整治“三车”的长效机制和各项措施:强化属地管理、完善县区监管职责等,并落实了企业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和联动执法机制。据统计,上半年合肥市“三车”交通违法行为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总体违法行为下降了五成左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三小车”发生的事故却呈上升趋势。1~6月份,全市发生涉及“三小车”的事故59起,共造成59人死亡。
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按照事故发生地所属行政辖区分布,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高速公路(合计死亡28人);肥西县、长丰县(分别死亡24人);肥东县(死亡16人)。机动车在三县公路上“撒野”,例如未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和违法装载超限运输行为等,都是罪魁祸首。
3
时段 清晨最是“死亡时段”
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清晨时分最是事故多发的“死亡时段”。从合肥市统计的死亡事故发生时段来看,比较集中的主要是清晨5~9时,共造成36人死亡。
此外,不同驾龄的驾驶人事故发生率也明显不同。据了解,三年以下驾龄的驾驶人,多为“马路杀手”。今年上半年,合肥市三年以下低驾龄的驾驶人交通肇事明显上升,共发生事故106起,造成34人死亡,111人受伤。而10年驾龄以上的驾驶人,总计也有交通肇事50起,共造成27人死亡,68人受伤。
4
措施 主管领导将被“ 约谈”
针对这些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合肥市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各个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具体的规定,除了限期整改隐患道路外,记者还了解到,对于发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联席会议办公室除按照有关规定对发生地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单位予以“抄告”外,还将对政府及有关部门主管领导进行“约谈”,并提请有关部门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