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我到过无数次,但绍兴这一回只是第三次到。尽管如此,论感情,论感觉,绍兴都比杭州亲切许多。个中原因,除了杭州比绍兴城市大、人口多——城市越大、人口越多,人情往往就越寡淡——之外,还有:绍兴是我所喜欢喝的黄酒的著名产地,最主要是有鲁迅及其笔下众多熟悉的场景和鲜活的人物。
抵达绍兴的当天,我就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发达了,除了咸亨酒店,还有一个鲁迅笔下的人物,那就是孔乙己。
众所周知,孔乙己是鲁迅创造的一个文学形象。当年的孔乙己,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不走运的人,一直生活在穷困潦倒之中,直到死去。出场的时候,还算体面,能够穿着长衫站着喝酒,虽然那长衫是又脏又破的。后来因为生计所迫,替人抄书时偷了人家的书,被打折了腿,境况就非常凄凉了。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时,“……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再后来,就再也不见他到酒店喝酒,从不拖欠酒钱的孔乙己,到年关还欠着酒店十九个铜钱没有还。显然,孔乙己已经潦倒而死了。
今天的绍兴,鲁迅故居、博物馆一带却有好几家店面,都赫然写着这样的店名:“孔乙己土特产”。就是说,孔乙己非复当年的落魄潦倒,发达起来了。孔乙己的发达,不光有绍兴鲁迅故居附近几家店面开阔的“孔乙己土特产”可作证据,北京众多规模不小、价格不菲的“孔乙己酒楼”和“孔乙己酒店”,上海的“孔乙己酒家”,也都是很好的证据。
在鲁迅创造的众多人物中,毫无疑问,如今孔乙己是最发达的一个人物。除了“孔乙己土特产”、“孔乙己酒楼”之类,以鲁迅笔下人物命名的店铺、公司,我还见过“鲁四老爷家土特产店”和“七斤嫂土特产行”,看门面和数量,都远远不及“孔乙己土特产”。鲁迅笔下的其他几个有可能开出店铺、公司的人物,都并没有开出店铺、公司:“豆腐西施”没有开豆制品公司,华老栓没有继续开茶馆,七斤没有开航运公司,“假洋鬼子”也没有创办一家中外合资的公司。
人们之所以愿意用“孔乙己”三个字给店铺、公司取名字,我想,除了孔乙己本性的善良(给孩子分茴香豆)、诚信(不轻易拖欠酒钱)之外,主要原因应该是:孔乙己识文断字,是个文化人。这个选择,未必合乎社会现实,但可以看出当今人们对于文化知识的一种态度:尊重。倘若孔乙己泉下有知,大概会感到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