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资要全面上涨了?
2025年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25年,工资要全面上涨了?

 

有没有发现,最近涨薪的新闻多起来了?互联网大厂率先行动。京东发布年终奖计划,增设“目标年终奖”,京东零售集团和职能体系从16薪升级为20薪,京东采销的年终奖更是达到了平均23薪。

体制内也传来暖意。会议多项部署都指向了“提高”——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更早之前,一份“顶格”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这是否意味着,2025年工资要全面上涨了?           国民经略

提高居民收入势在必行

关于2025年的种种迹象表明,国家的想法已经很明确了,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居民收入。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启动内需。

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5年定调掌舵,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内部挑战,就是需求不足。会议部署的2025年九大重点工作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全方位扩大内需”,重视程度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高。如何全方位扩大内需呢?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各个阶层居民的收入,让大家有钱花。

比如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都是在这个会上定下来的。

要知道,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并没有减速的迹象,不少专家智囊已经开始吹风了。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建议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也表示,2025年经济增速预计仍会定在5.0%左右。

实现这个目标,保持居民收入增长既是手段,也是结果。正因为如此,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出炉前后,各省就动作频频,目标直指涨工资!

国家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湖南、吉林、云南等地均上调了最低基本工资标准,涨幅都很明显。比如,湖南省最低一档从1550元,上调到1700元,涨幅达到了9.7%;吉林省最高一档从1880元,上调到2120元,涨幅高达12.8%。

更显著的动作是,不少省份和城市的企业工资指导线也被进一步提高。什么是“企业工资指导线”?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给企业下达的“涨工资”建议,虽然不是最后决策,但也具有很强的风向标意义。多个省份和城市发布的最新企业工资指导线,都有明显提高。最有信心的是天津、河南,建议企业工资平均涨6.5%,是目前给出基准线最高的省份。湖南、四川、山西三省标准也比较高,给出的基准线均为6%,下线均为3%,上线均为9%,即建议企业今年工资平均涨6%,最少涨3%,最高涨9%。

钱包“鼓起来”拉动消费

为什么在提振经济、促进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的目标下,提升居民收入变得尤为重要?答案是,如果居民的钱包没有“鼓起来”,拉动消费、刺激内需就是一句空话,转换经济增长模式也很难实现。

要知道,中国正在从“投资驱动”时代,走向消费驱动时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还得居民越来越有钱,才能真正拉动消费。刺激内需,是被寄予厚望的关键一招。

去年,中国的消费形势一言难尽,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速度来看,跌宕起伏。全年增速最低的月份是6月,已经下滑到2.0%。在9月刺激政策出来之后,一度回暖到4.8%,但11月又回落到3.0%。可见,刺激消费还是任重道远。

楼市行情也在筑底之中相当不易,呈现缓慢爬坡的迹象。2024年1~11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8.6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6.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8.51万亿元,下降19.2%,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0.0%。

刺激政策要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呵护预期、提振信心,同时也要千方百计,让居民有钱消费。这就需要多管齐下,针对不同的群体,想方设法全方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比如,除了给出企业工资指导的建议以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同时,国家已经明确,就业工作要作为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让领导干部们都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把就业当成民生头等大事。

实际上,在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是一个长期以来的既定方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依然更多是向企业、政府倾斜,分给居民的部分还不够多。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虽然已经突破4亿,但在14亿人的总盘子里,占比不算大,还有很大的潜力。

有专家就指出,如果中国中产阶层的数量,能够增加到七八亿人,消费就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爆发潜力。可见,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包括“涨工资”,不仅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钱袋子,同时也是国之大计,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期繁荣。

多项政策支持 各地发放补贴、消费券

除了涨工资之外,国家也有更多的“大招”,快速提升居民收入。其中,“最快到账”的是——国家补贴、消费券。目前,多地正在开启新一轮消费券发放,密集地让居民“领钱”。

最猛的上海,在2024年国庆前就投入5亿元发放消费券,涵盖餐饮、住宿、电影、体育四大类,真金白银地“撒币”。

从2024年10月起,河南财政投入资金2亿元,在全省范围内发放金秋消费券,只要人在河南就能领,包括外省市来豫人员均可参加。

更让人期待的是“钱生钱”的大招——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最主要的是提振股市、楼市。从2024年9月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全力提振经济与股市,也有希望实现股市启动、楼市筑底,开始在波折中的复苏之路。这条路虽然不易,但国家一定会坚持做。

此外,中国近几年还在不断调整优惠政策,直接给民众减税让利。比如,通过增加各种专项抵扣来减轻个人所得税。近日,还有网友建议,最立竿见影的办法,能不能提高个税起征点?

要知道,自从2018年我国将个税起征点上调到每月5000元之后,已经过去整整6年时间,没有再做调整。但各种物价和生活开支已经大幅增长,比如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就增长了9.2%。

如何全面提高居民收入?在2025年开始之际,这个从上到下都关注的问题,依然最为牵动人心。

所有人都期待,在这个方面,国家能够有更多大手笔的动作。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