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安徽合肥市卫乡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抗战时期,卫立煌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联合狙击日军,1943年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率领滇西抗战,保住了抗日生命线,被誉为“常胜将军”。1955年由香港返回内地。1960年病逝,主祭人为周恩来,张治中致悼词。毛泽东曾赞其为“坚持华北抗战的领导者”“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卫立煌故居陈列馆由卫立煌故居、宋世科住宅、吴大楼三部分组成,内设“抗日名将卫立煌生平展”“安徽百年教育历程展”“合肥民俗文化展”以及故居住宅原状复原陈列等展览。
卫立煌故居、宋世科住宅和吴大楼,三者均位于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由不同风格的单体砖木和砖混结构建筑组成了一组极具特点的建筑群,既有传统建筑样式,又有合肥当地民居特色。
卫立煌故居是抗日名将卫立煌出生成长的地方,具有近代合肥地方乡土建筑的典型特征。据发掘勘测和多方走访卫立煌家族后人了解:故居原建筑群坐北朝南、东西向三路,共分布有门屋、敞厅、厢房、大楼,以及庭院、水井等生活设施。东北角还建有一座三层楼的青砖炮楼。1960年的一场大火使得这一建筑群几乎付之一炬。修复后的卫立煌故居基本恢复原貌,坐北朝南,三路三进院落,由门屋、厅堂、厢屋、洋楼等组成。
宋世科是卫立煌的表亲,其住宅坐西朝东,是三路多进院落陆续建设的组合式建筑群。正厅四合院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大量采用木刻梁、椽,砖墙上刻徽派砖雕,梁架为穿斗和抬梁混合形式。木梁承重,砖石护墙,中轴线对称分列。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融合了北方院落的布局模式和皖南徽派建筑的部分元素。地面铺有当时定制的花纹地砖,居中位置有独具寓意的红黑两色水磨石图案。中路后进为走马转心洋房,回廊设罗马柱。其回廊上用水泥浇筑成古希腊科林斯式罗马柱,是合肥现存最早的水泥柱。这座建筑里曾办过卷烟厂等早期现代工业,也做过议事厅、大礼堂。左路三层砖混结构小洋楼已大量使用钢筋水泥(洋灰),三楼南北均设悬挑阳台,屋面四周设女儿墙,墙上置压顶。
吴大楼系卫立煌与其姐夫吴鑫尊共同出资所建。建于1932年,意在防患洪水、防范盗匪,保一方平安。吴大楼是合肥地区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防御性炮楼建筑。吴大楼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一间,进深一间,通高三层,青石砖木结构。长5.66米,宽5.49米,通高14.1米,建筑面积93.2平方米。长方形青石基础。二、三层为混凝土圈梁,灰砖腰檐。顶层混凝土浇灌,四周砌灰砖清水矮墙。一层为灰方砖地面;二、三层为木地板。沿东墙转北墙,置单跑木楼梯,木扶手。大门朝西,双开板门,外包铁皮。青石门槛,半圆形混凝土四步台阶。二、三层四面墙各开一个瞭望窗,木板窗扇,外包铁皮。一、二、三层及楼顶,每面墙均置两个射击孔。据《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