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粘人”的10大美食
2024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最“粘人”的10大美食

 

软和糯,有一种慈悲的谦和,看似柔弱,却也有韧性。我国幅员辽阔,美食种类甚多,有很多黏乎乎、糯唧唧的美食,以其中10种最具代表性,接下来一起看看十大最“粘人”的美食,你都尝过哪些?

东北粘豆包

粘豆包,又称豆包、馅饼,是一种以黄米面为皮,红豆为馅,蒸熟后外皮粘粘、软糯可口的美食。相传起源于山西长治的“黄蒸”,是山西的闯关东移民带入东北地区的,优点是饱腹感强。在东北地区,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中保存,是东北人冬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

北京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中国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其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等,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入心。

朝鲜族打糕

打糕是朝鲜族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因为它是将糯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棰砸打制成,故名“打糕”。打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糯米制作的白打糕,一种是用黄米制作而成的黄打糕。 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

天津炸糕

天津炸糕是天津传统特色小吃,又称耳朵眼炸糕,源于清朝末年,其制作工艺独特,选用优质糯米粉和红豆沙,经揉制、发酵、油炸等工序而成,口感香甜可口,外皮酥脆,内馅香甜。

苏式双酿团

双酿团是一种苏式糕点,用糯米和芝麻做成。作家沈嘉禄曾在《吃剩有语》中这样描写双酿团:“一口咬下,露出一层浅褐色的豆沙,再咬一口,就会喷出黑洋酥来。双酿团是带有悬念的点心,有更上一层楼的诗意。”

上海条头糕

条头糕是上海传统小吃,始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条头糕的原型是一种名为“条头粽”的传统食品,粽是古代对糕点的一种称呼。在当时,条头粽是皇室和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甜点。

乐山叶儿粑

叶儿粑又叫艾馍、猪儿粑,原是川西农家清明节的传统食品。一种说法是1940年新都天斋小食店将艾馍精心改制,更名为叶儿粑;另一说法认为叶儿粑为四川省崇州市怀远镇的特产,是怀远三绝之一。

宁波水磨年糕

在江南地区,年糕因其“年年高”的谐音而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吉祥食品。宁波制作年糕历史悠久,北宋已有记述。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干粉年糕:把粳米浸透后沥干,碾成粉末,再把粉蒸熟、捣密、搓成长条,压制成扁形即成;另一种水磨年糕:把粳米浸透后,带水磨成糊状,再沥干、蒸熟、搓成长条,压扁。

广式糯米糍

糯米糍是典型广式甜点,也称为“米糍”“状元糍”。相传,南宋名臣邹应龙早年出身贫寒,但自幼勤奋苦读,赴京应试时,邻里纷纷送来糯米糍,以供路上食用。邹应龙不负众望,殿试被封状元,当他把从家乡带来的糯米糍呈献给皇帝品尝时,皇帝赞不绝口,赐名“状元糍”。

潮汕红桃粿

在潮汕,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为“粿”。潮汕祖先从中原一直南迁到粤东,北方祭祖的习俗是用面食当果品,但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这就是“粿”的来历。 据 大象新闻 河南卫视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