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持续做好女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激发女职工阅读热情,安徽省直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根据省总工会有关通知精神,开展了第五届女职工“书润匠心”读书征文活动。自2023年6月20日至7月20日,省直机关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共收到征文350篇。经专家组认真评审,共评选出征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
安徽出版集团女职工积极参加征文活动,并获得良好成绩。以下为安徽出版集团员工的获奖情况。同时,本次选登了一等奖获奖作品。
巨变—— 三代人的逐梦路
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文明,铸造过盛世辉煌,也经历过战争祸乱。这其中,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既把古代中国推向泱泱大国的崇高地位,又使近代中国走向贫弱。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从此,中国人民用血泪书写了一百多年的苦难史。
斗争、流血、牺牲、胜利……在黑暗与光明交替的日子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差不多同时期,我的爷爷奶奶相继出生——在皖东贫穷寥落的乡村里。他们和他们的大多数同辈人一样,在时不时出现的战火中,饥一顿饱一顿地长大,到了该说亲的年纪,由家长安排,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就这样草率且匆忙地开始了一眼望到头的贫困生活。他们整日在田地里劳作,忙忙碌碌一年下来,勉强能让全家十来口人活下来——他们一共生育了5个儿子、3个女儿。即便如此,灾年时也难免出现食不果腹的现象。听长辈说,我的一个姑姑就是在很小的时候因为没有一碗米粥而离世。时至今日,即便已经没有因为吃不上饭而死人的情况发生,每年清明祭扫时,长辈们仍然一遍一遍地提起当年的艰难,感叹现在生活的甜蜜,教育小辈们要珍惜粮食。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的父母相继出生。虽然他们依然在农村的土地上长大,依然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每日劳作,但是,比起他们的父辈来,他们已经幸福很多了——农村的生活平静而安定,没有战火的纷扰,不需要背井离乡也渐渐能吃饱肚子了。我的父母那一代,是足够幸运的。他们出生于“三年自然灾害”后,社会进入了良性运转期,到了要读书的年纪,正好避开了“文革”,所以,他们能够吃着小米和红薯去读书。出生于1971年的原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在其随笔集《在峡江的转弯处》中曾说:“我们那一代人可以说,正好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在刚刚上学的年纪,‘文革’结束,正常的教育秩序得以恢复;上中学和大学时,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带着我们走进了诗与歌的年代;大学毕业时,正值改革开放深入,东方风来满眼春;参加工作这些年来,国家进入高速发展期,多元的社会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我的父母作为陈行甲的同辈人,即便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享受了国家高速发展带来的诸多红利。
2018年,硕士毕业后,我不顾父母反对,带着一腔孤勇前往离家一千多公里的广州。那时的我带着新闻理想,去到心心念念的南方报业,从事的是农村社会新闻的写作。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毕业后依然未离开农村。那段日子,我看到了住在山上的极度贫困的农民,看到了扎根在偏远山区的扶贫干部,得到了雨后递过来的乡村小卖部老板娘的运动鞋,得到了乡镇卫生院院长长篇幅的感谢信……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一点点执拗与无奈的善意加重了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心理负担——无法改变也无力帮忙。
贫穷,萦绕在各个角落的山脊里。好在,2015年开始,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正式吹响,至2020年年底,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在《十村记:精准扶贫路——大湾赞歌》一书中,我看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扶贫行动,书中,贫困的人与扶贫的人真实鲜活,色彩斑斓。有斗争,有互助,有贫瘠,有热情。一个个动人的扶贫故事记录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历史巨变。
2014年,我成了一名共产党员,在时代洪流的包裹中一路前行。最后,在农村孩子的学费减免上,这一政策使得像我这样的农村女孩能顺利接受义务教育,而不再像老一辈一样在琐碎的家庭事务中消耗掉生命的全部热情。当然,学费减免也大大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他们这一辈子,生了我和弟弟两个孩子,一个读了硕士,一个读了大学,在城市置了房产,在农村建了小别墅,并立志为儿女们今后的好生活再发光发热。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给自己规划的幸福生活。
现如今,我成了一名出版人,看书、读书、思考书是必要的日常活动。我坚信,书籍所呈现的文字的力量,必将引导一代代人厚重的思考与奋力的前行!
(作者:赵佩娟 供职单位:安徽教育出版社)
人间有味是清欢
吾儿九月: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虽已是傍晚,但七月夕阳依然发挥着余热,晒得天地通红,热得蝉鸣阵阵。想到昨晚你完成读书打卡任务时,满脸严肃地问我生活是什么味道,那一瞬间,我确实一片空白。今日回想,不禁一笑,垂髻之年的你,竟开始探寻生活;细细思索,决定用这种慢方式,回答你的问题。
当我和你一般年纪之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端午的鸭蛋》,我被课本中质朴诙谐的文字所深深吸引。于是在家中搜索,在书橱中找到了一本《人间草木》,初次了解到一位文学大师——汪曾祺先生。先生是江苏高邮人,师从沈从文,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端午的鸭蛋》写的就是先生家乡的端午风俗,可能是年纪较小,当时并未感觉到这本散文集的美妙。待到大学时期,在图书馆里再次借阅了这本书。重读《人间草木》,就好像吃惯了大鱼大肉,突然上了一盘炒青菜,味道清淡但回甘,是家的味道。今日,我又翻出了这本书,和你聊聊它,也许你听完,就会明白生活的味道。
一果一蔬,人间味道。
汪先生在《人间草木》中写了许多蔬果,以昆明果蔬为例,宝珠梨、火把梨、火炭梅、宜良石榴、昆明桃……数量繁多,数不胜数。先生的文字不仅形容了水果的样子、颜色,更是对味道做了一番细致的描绘,那期间更是夹杂着昆明当地的人文风情。当你读到这里时,仿佛身处昆明的果蔬市场,看着红红绿绿的水果,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书里先生还写到了你喜欢的云南葡萄、山西苹果、上海红小豆,你读着书本,会发现眼里口里,是甜甜的味道。
一花一木,人间百色。
来看看先生写花,灿烂繁多的樱花——樱花无姿态,花型也平常,不耐细看,但当得一个“盛”字;粗粗大大的栀子花——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风致楚楚的秋葵——叶似鸡脚,花淡黄色,淡若无质,花瓣内侧近蒂处有檀色晕斑,花心浅白,柱头深紫;繁花满树的腊梅——磬口檀心,枝脆易折,枝子好看,花蕾极多。是不是和你在作文中写的花大相径庭,在先生的笔下,并没有用很多的辞藻,就是你常说的形容词,只是简单质朴的文字,但是这些花就好像一朵朵、一簇簇、一支支地出现在你的面前,你读着书本,会发现眼里鼻里,都是香香的味道。
一地一景,人间百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里记录了先生走过的祖国各地。鼓浪屿访舒婷,家在一山坡上,是一座石筑的楼房。看起来很舒服,但并不宽敞。家中来客遍吃一顿菜包春卷,清淡温馨;赏岩岩泰山,先生觉得“山自山,我自我”,因为他是一个平常的、温和的人,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但他认可泰山的雄伟,在浓云迷雾中坐下,透亮了心态;在湘西吃擂茶,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便是擂茶,连吃几碗,浑身舒服。当你读到这些,你会了解到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眼里是不同的美景,心里是相同的心境。
现在的你,是不是对《人间草木》很感兴趣,这本书以花草虫鱼引入,如话家常的表达,干净传神的文风,字里行间流露出先生对乡土人情和日常琐事的深厚眷恋。
其实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在艰苦的岁月中,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用乐观向上的心境去欣赏这个世界。所以他的文章质朴,既没有起起落落的故事,也看不到纷繁浮夸的辞藻。也许你会觉得语言简朴,平平无奇,但九月,其实这就是生活的味道,“一草一木皆可爱,一花一树皆有心”,生活的本质是柴米油盐,人间的至味是清淡欢愉。愿你多看多听,阅览这美好世间的一切。愿你多思多悟,品味这纷繁生活的清欢。
此刻,妈妈又翻出了《人间草木》,泡上一杯清茶,再来品读一次这人间的清欢。
爱你的妈妈 2023年7月2日
(作者:吴婷 供职单位:时代教育)
一等奖:
《巨变——三代人的逐梦路》
安徽出版集团 赵佩娟
《人间有味是清欢》 安徽出版集团 吴 婷
二等奖:
《匆匆那年,墨香书香》 安徽出版集团 陈会兰
《〈秋园〉:她竹笋般的一生》 安徽出版集团 黄 馨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致敬巾帼榜样屠呦呦》 安徽出版集团 程羽君
三等奖:
《书香温润 玫瑰芬芳》 安徽出版集团 王世宏
《这世界,大得很——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安徽出版集团 宋晓津
《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觉醒年代〉读后感》 安徽出版集团 江舒帆
《给女儿的一封信——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有感》 安徽出版集团 李 曼
《穿越时空的“她”力量》
安徽出版集团 樊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