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享书香 志愿先行
秋天的南艳湖
我要设立宠物节
猜猜他是谁
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 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
民族智慧 代代传承
3上一篇 2024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民族智慧 代代传承

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八(17)班 张熠萱  指导教师:孙欣荣
 

白云悠悠,见证了多少沧海桑田;月儿盈盈,历经了多少历史巨变;时间川流至今,从旧日迈向今朝,我们一边回望一边向前,没有千载往昔就没有今日繁荣。历史火种传承至今,岁月流风将其铺散一片星火燎原。

民族智慧 汉字·千年的结晶

让我们来一场时空的对话,寻觅远古的踪迹,历史沉淀千年,在岁月的冲刷后愈发闪亮。怀着一颗朝圣般的心,追寻汉字的起源。

4700年前,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诞生了,我们的祖先将这些可爱的、图画一般的符号镌刻在甲骨上。

在后续百年的发展中,它又被刻入了青铜器中,那刻痕中的亮光,便是它们藏匿其中的灵魂。

商汤伐夏,武王称帝,秦灭六国。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无数次战火纷飞中,

严谨的小篆、简洁的隶书被广泛使用。汉字在经过大规模的整理后,更加统一了。

历史的背景再次变近,钟繇的楷书登上了舞台。它们笔画清晰,结构对称,为后世的文字打下了重要基础。

从这时起,汉字已成为了一种艺术。于是,草书、行书接踵而至。汉字,从殷墟的土坡走来,开枝于黄河两岸,散叶于九州大地,经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历书山文海,横平坚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民族智慧 诗词·灵魂的对话

诗词,一个熟悉的词汇。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当诗与词碰撞,将擦出别样的火花。它们好像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在不声不响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家喻户晓。

诗词是文化殿堂的一朵奇葩,我们喜欢诗词,不仅仅是喜欢文字的雅致和优美,更喜欢诗词间里的中华文脉和精神气质。我们喜欢“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喜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达:也喜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

民族智慧 古镇·历史的流转

“一生痴绝处,如梦到徽州”。身为一个安徽人,对大大小小的古镇村落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漫步青石板、青石桥。在不知多少年的踩踏后,它们已变得光滑了。只是雨后,坑洼的孔显得老街有些斑驳陈旧。回望岁月留下的白墙灰瓦,飞檐翘角,不愧是一幅绝美的中国画。

精致的乌篷船摇过绿得深不见底的蜿蜓河道,摇过沿街的老木房子。若是惊蛰,便会有花瓣飘于河中。不少的建筑都被标记了历史人物,炊烟依在旧巷里,巷中生活着一群在历史中生长的人。

古镇传承自身,传承历史,传承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

我们跨越时空通过它们与古人对话,汉字、诗词、古镇是人类的瑰宝,是民族的智慧,是我们永恒的记忆。文化代代相传,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我们作为被文化滋养的个体,都应肩负起传承文化的重任,为文化繁荣添薪加柴!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