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近日,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应急管理厅介绍我省防汛抗旱工作情况。
据了解,今年入汛后,我省出现先旱后涝、北旱南涝、皖北旱涝急转的复杂局面,特别是梅雨期,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今年入汛以来,我省雨情、汛情、旱情、灾情呈现3个特点。梅雨量大,暴雨极端性强,淮河以南6月19日入梅、7月15日出梅,共出现12轮强降雨过程,平均降雨量441毫米、暴雨日数4.1天,分别居1961年以来同期第3位、第1位,在全国降雨量超1100毫米的13个气象站中,前12位均在安徽省,最大歙县昱岭关站降雨量达1292.7毫米;河湖水位高,超警时间长,三大流域继2020年再次全部发生超警洪水,长江、淮河干流分别超警19天、14天,新安江干流18小时涨幅达4.2米。巢湖西河超保证水位,滁河、水阳江、南漪湖接近保证水位,练江2次超保证水位,涡河涡阳闸上水位创1975年建闸以来最高。全省共52条支流湖泊超警超保,1600余座水库超汛限;受灾范围广,局部灾情重,我省共11个市57个县(市、区)149.2万人受灾,累计紧急转移安置28.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4.1万亩,倒塌、严重损坏房屋806户1582间,直接经济损失约97亿元。
面对入梅即防汛、首战即决战的严峻形势,安徽省防指第一时间贯通运行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体系,第一时间启动、调整应急响应,紧急调动应急力量,应对洪涝灾害;针对黄山市突发险情灾情,协调调动解放军、武警、消防等救援突击力量,以及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部门和安能公司、中铁四局等专业力量6400余人驰援黄山;提前果断转移高风险区域人员,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累计转移50个长江江心洲、外滩圩内人员1.82万人。转移长江支流沿线、湖泊周边低标准圩口和沿淮生产圩人员1.42万人,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6万余人;组织对超警戒水位江河湖泊堤防、超汛限水位水库开展全天候、全覆盖、不间断巡堤查险,单日最多投入10.08万人,排查处置堤防险情245处;针对皖北地区农业旱情,及时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组织调度引江济淮工程向淮河输水2.2亿立方米,下达农业排灌抗灾用电指标1.05亿度,开展抗旱浇灌面积2653万亩次,保障按农时完成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