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也有“熊大熊二”?听说它们正“坐镇”席上看主人喝酒、偷听八卦呢!来,带你认识鎏金熊形青铜镇。
两只小熊昂首张口,长嘴前伸,双目前视,短耳竖起,前肢自然上举,后肢弯曲,蹲坐在地上,圆滚滚的肩背看着很敦实,即便造型憨态可掬,还是被夸张表情出卖。好像聊到了啥吃惊的事,激动得熊掌都无处安放,得举高高,开心得嘴巴也闭不上,哇哇叫,你们猜,它俩聊啥呢?
从文物名字中可以看出点门道,其中的“镇”是指啥?可不是乡镇的“镇”而是汉代的席镇。
席子是古代日常用品,人们起身落座时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席子会移动、容易卷角!为了避免这个bug,古人就发明了“席镇”。
在席子的四角放置镇用来压住席子。席镇有玉、铜、陶、石等不同材质,汉代席镇多被做成动物形状,常见的有虎、豹、辟邪、羊、鹿、熊、龟、蛇。
熊在汉代被视为祥瑞之物,可爱胖乎的熊镇放置在坐席的四角,这“显眼包”妥妥的是聚会气氛组担当。
有了“熊出没”,不能没有“虎出没”。动物世界中猛虎与巨熊的“恩怨情仇”也在“镇”的世界“热映”。
此镇的造型为熊虎搏斗。虎曲身向右将熊摁在身下大口张开,紧咬熊腹,仿佛听到熊连连尖叫“疼疼疼~”豹子作为敏捷的猎手,也有“一席之地”。豹眼镶嵌玛瑙,昂首侧扭,臀部浑圆,身躯用金银错出梅花豹斑自带闪亮的视觉效果。
鹿形也是汉代席镇喜用的造型之一。“鹿者禄也”因“鹿”与“禄”音同,寄托着创作者的美好愿望,这件嵌贝鹿形青铜镇以海南“特产”带斑点的大货贝,充当鹿身,“贝壳+青铜”的混搭风,将实用性和装饰性完美统一呈现。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