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宁波王女士带着孩子乘坐列车前往嘉兴。由于没有买到座位票,上车后她就带着孩子来到餐车,当时只有两三名旅客在用餐。王女士刚带着孩子坐下,就有工作人员上前提醒需要吃饭才能在这里坐。考虑到孩子食量小,王女士提出只买一份。工作人员表示,2个人入座就要买2份,王女士只好带着孩子离开餐车去别的车厢站着。(8月8日 极目新闻)
在热门车次“一座难求”的背景下,没有买到座位票的乘客想到餐车找座位坐下也是人之常情,尤其是还带着孩子。餐车作为商业空间,需要优先服务那些花钱吃饭的乘客;如果座位被没有消费的乘客“鸠占鹊巢”,就会影响其他乘客的消费意愿和消费体验,从而降低铁路企业的收益,这显然是列车工作人员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乘客到餐车消费理应有座位坐,和“餐车不消费不能坐”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关联?在理想的图景里,当在餐厅消费乘客的座位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铁路企业可以人性化地对没有在餐厅消费的乘客“网开一面”。如果按照王女士所说的那样,餐车明明还有一些空余座位却将她们拒之门外,确实有些不近人情。可是,在铁路客流高位运行的条件下,有些没有买到座位票的乘客一上火车就直接抢占餐车座位,不可避免会导致需要来餐车消费的其他乘客无座位可坐,难免会引发矛盾纠纷。因此,“餐车不消费不能坐”虽然不够灵活弹性和人性化,但却符合铁路企业的需求,成为一些列车上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纾解“餐车不消费不能坐”,需要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的相向而行、双向奔赴。一方面,乘客要增强规则与边界意识,认同并遵循“餐车座位优先保障到餐车消费的乘客”之理念,到了用餐时间段主动离开,至少要听得进去铁路工作人员的劝导,不能自行其是、恣意而为。另一方面,铁路工作人员在“餐车座位优先保障到餐车消费的乘客”得到满足的情形下,可以适当地照顾和倾斜。只有双方都做到了“各美其美”基础上的“美人之美”,铁路出行才会实现“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