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枳树
城市农夫的“田园”与人生
老白的笛子
下一篇4 2024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变的枳树

程耀恺
 

合肥周边的农家称枳为枸橘刺果子,几乎是无村不有,多数用来做绿篱,也有的为种而种,权作一道风景线吧。老家汤庄后面的杨庄,是孤村独户,庄主杨四,在村子的四周,栽了一圈枸橘刺果子,只留下一扇供人畜进出的柴门,枳树的刺约一寸多长,通体一副威风凛凛不可侵犯的架式,那是一种宣示:闲人免进。唐代诗人雍陶有一次到澧州城西访友,所见的情景是“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说明古人也喜欢在宅前屋后,栽种几丛枳,既实用也好看。

江淮间的枸橘刺果子,5~6月开出白色的小花,8月开始挂果。果子先头呈青绿色,渐渐地泛黄,如果不摘,枳实会留在枝头过冬,青枝绿叶黄果,在白雪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情趣。到了来春,枳实会自动脱落。枳实切片或对半切开后晒干,即为药材枳壳。镇上的药店,偶尔会下乡收购枳壳,随便给几文钱,比白菜还便宜。我的外公从来不卖枳壳,因为他掌握一种治牙痛的方法,用枳壳加小茴香熬水,含在嘴里,吐掉,再将剩余的枳壳茴香水服下,止痛效果绝佳,因此他要留足枳壳,以备不时之需。

枳为芸香科枳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多分枝,枝绿色,多刺。叶柄有狭长的翼叶,掌状3出叶复叶,嫩叶中脉上有细毛。花两性,单朵或成对腋生,花瓣5,白色,匙形,萼片5 。柑果,密被毛,近圆球形或梨形,大小差异较大,果顶微凹,有环圈,果皮粗糙,果肉含粘液,微有香橼气味,甚酸且苦,种子阔卵形,有粘液。

有一种说法,幼果称枳实,成熟果叫枳壳。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枳与橘本非一物,却被古人说成是可以像“白云苍狗”那样相互转换之物。

枳与橘同科不同属,二者却因为晏子与楚王那段著名的对话:“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遂成了千年话题。对这一说法,许多人信以为真,其实不然。

橘树确实难以在淮北存活,那么橘到淮北则为枳之说,因何而起呢?原来为了提高抗性,橘农喜欢用枳树作砧木嫁接橘,嫁接后的橘苗,在南方自然会长成橘树。有好事者将这样的橘苗,带到淮北试种,活是活了,但上面的接穗冻死了,活下来的是砧木,自然仍旧长成枳。

晏子的问题在于,看似无可挑剔的推理论证,却导致了完全错误的结论。真实的情况是:枳生淮南为枳,生淮北亦为枳;而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因难以越冬而无法成活。环境确能对草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生与死的影响,但环境在短时间内,改变不了它们的基因,淮南与淮北的水土,有明显的差异,然而枳树有耐受性,无论南北照旧生根开花结实。橘就不行了,屈原写《橘颂》时称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他一定看到了橘树的宿命,奈因“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的秉性,所以迄今,橘树的脚也没能跨过淮水。

这个公案提示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是陆游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年来淮南与淮北的农村,都在推进合村并居,作为护村绿篱的枳树,便无用武之地了,杨庄后人迁走了,庄基变耕地,枳树自然也让位于庄稼。但我跨过淮河,到怀远县唐集看望亲戚,居然在村外碰见一大片枳树林,青枝、绿叶、白花,自成一道风景。也许是专门用来采摘枳实,加工枳壳的吧。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