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近日,受强降雨影响,我国多地遭遇洪涝灾害。小龙虾作为夏日的热门美食,背后却隐藏着潜在的健康风险——横纹肌溶解综合征。7月4日,安徽省疾控中心提醒,在洪涝灾害期间,要正确食用小龙虾,避免这一风险。
虽然目前尚未明确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确切发病机理,但历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显示,在洪涝灾害发生的年份里,因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数量明显上升。
致病的小龙虾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野外捕捞的小龙虾,大量食用(一次超过10只)以及食用特定部位(如虾黄)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此外,不同个体对该疾病的易感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由于横纹肌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等细胞内物质释放到血液中引起的综合征。典型症状包括茶色尿(酱油色尿)、肌痛、肌无力,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甚至威胁生命。常见诱因有过量运动、药物滥用、感染等。
预防措施包括:正确选购: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来路不明或在污染水域生长的野外捕捞的小龙虾。要选择鲜活、干净的小龙虾,以减少毒素摄入的风险。
合理烹饪:烹饪小龙虾时,要确保烹饪时间足够,使小龙虾完全熟透。这样可以有效破坏小龙虾中的毒素和细菌,降低患病风险。适量食用:控制小龙虾的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
注意个人体质:有些人可能对小龙虾中的特定成分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食用小龙虾前,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和过敏史,避免食用后引发不适。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在食用小龙虾后,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肌肉疼痛、无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