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从滴水到长河
2024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阅读:从滴水到长河

当代作家、小说家 现任《人民文学》副主编
 

去年,我干了件大事,也是圆了一个梦,去了趟三江源,一直走到长江源。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我们在现实中、影像资料上看到的这条河,都是汹涌澎湃、浩浩荡荡、雍容长远,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天然就是这样。像李白写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出发的那一刻就是宽阔雄壮的。 据《中华读书报》

长江西源在格拉丹东雪峰,海拔6400米。我爬到了5500米,在冰川上看到了冰川融水,滴答、滴答,一滴水一滴水往下滴。浩浩荡荡的长江,就是这样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几百万年默默无闻地在滴下来,滴水成流,最终积细流而成就江河。

我们读书其实也是这样,一本书,一字字、一行行、一点一点念,最后念出了很多书,念出了一个有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有情趣的人,有格调的人,有格局的人,变成一个学富五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从滴水到长河”,既是我阅读的一个感觉,也是写作的一个感觉,同时也是我对人生的一个描述。我们每个人一步一步往前走,从小走到我们今天这个样子,继续走,走完一生,就像从滴水到浩荡的长河。

阅读,其实最后我们要实现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内在精神视野的开阔,让我们变成一个有弹性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美好的人,一个有格局、有格调、有情趣的能与人为善的人。大家可能都进过中药店。坐堂医生后面有一大片小格子,格子里这个是杜仲,那个是当归、黄芪、连翘……每一本书就是一个小格子。可能有的人读书读了一辈子,每一本书永远就是一个小格子,每一本书都是独立的,不能形成他整个内在精神视野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一个老中医来说,所有的格子是一个格子,所有的药是一味药,一看到你有什么病,他脑子里会迅速把各种药往一块儿排列组合,给你一个处方。好的中医是在一瞬间,他就会把所有的药变成一味药。读书人读到最后,也应该有这个能力,我们读了一本一本书,无数本书,在一瞬间可以变成一本书。同时,当拿到一本书的时候,在脑子里立刻可以把它变成无数本书,所以好的读书可以变成你真正的精神动力,让我们的智慧得到提升。

我人生中第一本重要的书,是叶永烈先生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书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里说到2000年,所谓的千禧年,我们有了飞行器,可以在天上飞。我想象我们就会过上这样的生活。所以我特别期待千禧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2000年在我个人生命中变得特别重要,成为我考虑问题的一个时间节点,成为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另外一本书是《围城》。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村庄里,阅读条件很差,整个村子可能都没有一本纯文学的书。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把金庸、古龙、梁羽生所有的作品全部看过了。所以我刚进初中时读到《围城》,当时特别惊奇,你会惊叹语言之美。惊叹中文的那种文字之美,惊叹一个作家的智慧。也正是从那个时候,文学在我内心里面种下了一颗种子。以至于在我的写作过程中,语言好还是不好,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围城》的语言。《围城》里面有很多“掉书袋子”的知识,我现在也想不起来了,但是它给了我营养。

有一年我跟余华老师聊起《西游记》。聊到一个细节:二郎神是73变,孙悟空是72变。从正常的角度来看,73变的一定能够制服72变的,因为他多一变。但是在那场斗法里,孙悟空变成一条鱼,二郎神就变成一只鱼鹰;孙悟空变成一朵花,二郎神就变成一个蜜蜂去采蜜。最后孙悟空在河边上变成一只花鸨,二郎神突然没办法了。鸨是一个不洁的东西。当孙悟空变成一个花鸨以后,二郎神就傻了。余华老师说,你看这个是真妙。吴承恩没有多余的话,为什么孙悟空变成一只花鸨以后,二郎神就没办法了?因为二郎神是一个神,神是要端着的,是有尊严的,任何不洁的东西都不能靠近的——小说背后这个东西就是学问。

知识是外挂的,要内化为拓展我们精神视野和格局的营养和动力才行。否则,一个知识宽广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心胸狭隘者。很多人都是知书但不达理,所有的道理都懂,但是他没有用这些道理来优化升级自己的内心。

当下作家、学者、研究者都说我们有着源远流长的文脉。从《诗经》《史记》《聊斋志异》《红楼梦》一直到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文脉里,但每个人说到魔幻现实主义,说的是胡安·鲁尔福、加西亚·马尔克斯,而不说志怪小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当下的写作跟传统之间的关系,那个传统我们没有拿过来。在将来,《聊斋志异》会越来越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这个世界越来越趋同的时候,AI时兴的当下,我们要不被别人取代的重要的价值所在是什么?就是去同质化,保证差异性。

那么,这个差异性的东西来自哪里?这种差异性源自我们的文化,源自祖先的传承。正如科学家所说,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源自格拉丹东雪峰上滴落的一滴水。从源头流下来,穿过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即《诗经》、陶渊明、曹雪芹……整个长江过程就是我们的文学历程。

所以我们今天如果要让中国的文学,或者要让一个中国人保证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东西,那么我们必须与文化建立深厚联系,而非中断。这关乎一项宝贵的精神资源。然而,是否有哪部文学作品或经典能成为当代中国人坚实而恒久的支柱?这恐怕是个难题。阅读一位作家时,我们不仅是在读他本人,更是在接触与他相关的所有作家。因为他把前辈或同辈作家的优点都吸收进来,形成自己的作品。所以你每读一个作家,你读的不仅仅是这个作家,你读的是很多作家。

阅读就像从一个点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然后积累到最后变成一条长河。我们可能会觉得是不是这条长河都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每一滴水都是我们读的书。其实也不是这样。书读好了,就像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把其他一些溪流收纳进来,所以你会看到长江有很多条支流,这些支流并不是都从三江源来的,它可能是从其他地方来的。因为它最强大,所以不断地把周围的溪流纳入进来。阅读也是这样,有些书我们读了产生了巨大作用,有些书没读,但其实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营养。所谓海纳百川,所谓万水归流,阅读,能够滋养我们的人生,是能够把我们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最简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说阅读真的有什么方法的话,那就只有一种方法:就是读得越多越好。当然这个读最后还是要转化为人生的,转化为生命的,转化为内在精神的一部分。所以我一直说,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水滴与河流的关系是一样的。 (节选自徐则臣读书节大讲堂讲座内容)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