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老屋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快乐时光,同样也有刻骨铭心的有趣故事,留下了许许多多至今难忘的记忆,那是割不断的浓浓乡愁,更是心中不舍的情结。
老屋是1986年在原有地基上重做的。那时候农村盖房子不是简单的事。首先是建房子的原材料,我记得1986年,那个酷热难当的夏季,为了采购造新房子的主要原材料,我的一个堂兄带我骑着那辆引以为豪的上海“凤凰”牌自行车,到怀宁县月山镇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那里盛产各种建筑用的石头和红砖,和一位姓戴的司机多次洽谈购买事宜。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姓戴的本人不在家,他妻子和女儿接待了我,也很热情,还留我吃了饭,用香喷喷的蛋炒饭招待我,吃起来可口,至今仍然回味无穷……后来我跟戴姓司机多次接触,那个人很朴实,几次都是自己开着那辆货车送我回家,顺便把建房子的原材料按时送过来。
老屋是1986年冬月初二正式动工的。那一年天公作美,冬季的天气很暖和,没有什么雨雪天气,前后不到两个月新房子就建成了,是两幢木楼建筑,所以春节前的农历腊月十八,我家就按照农村的风俗住进了新房子了。两幢木楼建筑共花费近2万元,住起来很宽敞,而且没有欠一分钱债,这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小小的村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周边多少人家都是报以羡慕的眼光,村里也几次表扬我们家发家致富的事迹,说是农村致富的典型。现在想起来自豪感、幸福感、成就感满满的,感觉父母亲艰苦创业的精神真是不容易。
老屋建起来之后,家里住房条件得到彻底改变。由于当时农村物质条件还不是很好,我家当时率先购买了一部黑白电视机,到了晚上,左邻右舍不少都来到我家看电视,一个是住房条件宽敞,家具都是崭新的,更重要的是父母亲都是善良纯朴的农村人,对邻居一直友善,不少人都愿意来我家看电视,有的还利用吃饭间隙端着碗来收看一些20世纪80年代一些非常流行的电视剧,一派热闹非凡的气象!
老屋同样吸引了农村一些做生意的人来做客。老家地处桐城、怀宁、潜山三县交界处,不少做生意的人看了老屋之后,喜欢来我家坐坐,跟父母一起唠唠家常,说一些天南海北的故事,也是其乐融融的。我记得那是1988年的春节期间,邻县一班以唱黄梅戏为生的乡间艺人来到我家,当时父母亲二话没说,也不要他们演唱了,说已经演唱多场了,很辛苦,立刻烧了一顿丰富的美食招待他们,那班艺人非常感动,说我们家真的好客……
老屋一年四季季节分明。每年春天,春暖花开、燕子归来时,老屋周围一片生机勃勃,老屋前后的竹林洋洋洒洒、苍翠欲滴,柳树发青、绿意盎然。夏天到来的时候,由于老屋前后竹林茂密,特别是许多粗大的柳树遮阴,显得非常凉爽,走到竹林里,知了在不停地叫着,不时地发出锐耳的声音,像一曲美妙的进行曲,动听极了。晚上在老屋中间宽敞的走廊间躺在竹床上乘凉,听听大人和邻里之间讲述的一些田间劳作的事情,看看天上的牵牛星、织女星,再讲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白天劳作的艰辛消失殆尽,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秋天,老屋同样显示出另外一种活力,这个季节丹桂飘香,又是收获的季节,我帮助大人把金黄色的稻子收到家中,再用风车把稻子吹干净,实现颗粒归仓,一年的收成就这样完成了。冬天尽管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一旦大雪降临,老屋周围呈现一片银装素裹的祥瑞景象。
后来随着外出求学和生活的变迁,我很少再回老屋,但是我仍然对老屋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现在偶尔回到老屋前,驻足看看老屋的形状,细细品味老屋的过往,那些熟悉而又亲切的乡音,很多事情还是历历在目,在我的生命中,老屋永远散发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