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将迎“龙年龙月龙日龙时”
夫妻俩17年救起21名落水者
3上一篇 2024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了“绝不能见死不救”的承诺
夫妻俩17年救起21名落水者

郭默巍 记者 王旭东
 

将拯救淮河落水者当作使命,17年信守“绝不能见死不救”承诺,蚌埠市龙子湖区解放街道建华社区居民潘自顺、张夕芳夫妻二人,在激流凶险的淮河中已经抢救了21条生命。

坚守承诺——17年淮河中救出21人

潘自顺和张夕芳出生在淮河边,父辈就是一名船家。

夫妻俩第一次救人是在2007年下岗后。那晚7点多,他们正划着船捕鱼,忽然听到“咚”的一声响,寻声只见一位老人正在水里挣扎,老潘连忙让妻子把船稳住,自己伸手要将落水者拉上船。没想到对方执意不肯上船,“这老人170多斤,又穿着厚厚冬衣,在水里一泡身体更重了。”老潘拉得满头大汗,对方就是不从。“叔哎,我求求你了,跟我上岸吧,你要是不在了,你家人可怎么办?”无论老潘哀求还是责备,投水者依旧要往水里挣。无奈之下,老潘只得让妻子把船往河岸划,自己用力将他拖到岸边,经过努力,终于成功营救出落水者。

“完全顾不上多想,几乎是条件反射,听到有人喊救命就冲过去了。”潘自顺说。“人命关天,换作别人也会去救的。帮助别人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只要生活在淮河边,救援就一定会进行下去。”张夕芳说。从此,他们守住“绝不能见死不救”的承诺,坚持17载,持续至今。

潘自顺和张夕芳二人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总会用最真挚的话语开导落水者。“我们也就是听听对方倾诉,然后和他们拉拉家常,讲的都是直白的实话。”

2018年夏,夫妻俩救起一名投水的女子。“姑娘,有什么事想不开呢?”女子痛哭起来,说和丈夫离婚,孩子被判给男方,婆婆不给探望,她思念孩子,这才走了偏激的路。张夕芳经过几个小时不断地劝说、开导,女子终于打消轻生的念头。

从第一次下水救人至今,淮河哪里水深,哪里水浅,哪里有暗流,哪里有洄水,什么季节水流有多快,潘自顺都了如指掌。只要有人落水,周边群众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淮河水激流凶险,不熟悉水性,不了解水情,千万不能盲目施救。”潘自顺说。

17年来,他们已经救了21名落水者,每一次下水救人,都是在拿生命做赌注,多年坚持救人的事迹广为流传,很多人说他们是英雄,但夫妇俩始终觉得不值一提。有些被救者每年都会带着礼品来感谢他们,“我什么都不缺,礼物我都让他们拿回去,能来看看就可以了,知道他们生活好好的,我就会觉得心里很高兴。”潘自顺朴实地说。

好人本色——守护好淮河是我的责任

多年来,二人还是建华社区的民事调解员、志愿者、防汛突击队员。2020年河南普降暴雨,入汛后淮河蚌埠段水位持续上涨。面对防汛的严峻形势,身为党员志愿者的潘自顺和妻子张夕芳第一时间找到社区书记,积极要求参加社区防汛工作。社区书记有些担心他们的身体,“您二老都60多了,防汛工作既辛苦又危险,身体恐怕吃不消啊。”老潘拍着胸脯道:“我有渔船,也懂水性,水情如同军情,我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志愿者,请放心把任务交给我!”老潘和妻子深谙水性,防汛经验丰富,已然成为社区防汛突击志愿服务队的主心骨,他们每天都划着渔船循着淮河堤坝进行巡视,观察堤坡、堤脚有无裂缝,以及近堤水面流势变化,偶尔的休息时间,还手把手地教初次参与防汛的志愿者们如何排查处置险情。

潘自顺说:“我是喝着淮河水长大的,淮河水域也是我们渔民祖辈生活的地方,守护好淮河也是我的责任。”朴实的潘自顺、张夕芳夫妇俩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朴实的行动铸就着平安淮畔,用无私奉献诠释着淮河畔生命的守护者形象。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