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送礼花了7500元、给侄子侄女包红包花了4000元,收回了2500元,亏了9000元,这还不算走亲戚时买的各种礼品。”2月18日晚,家住重庆南岸区的万杰和妻子盘点“春节收获”时,显得十分无奈。万杰的遭遇并非个案。为此,不少人呼吁,随份子送人情和发红包,意在表达祝福,要“讲心”不“讲金”。(2月24日《工人日报》)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赠红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然而,近年来,不少年轻人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返乡过年的“人情债”让人倍感压力。每年春节,社交平台上有关“人情债”等的讨论经常引发热议。发不完的红包、吃不完的酒席似乎让原本充满祝福与温情的春节变了味。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倡导一种新的人情往来方式:讲“心”不讲“金”。讲“心”不讲“金”是指在人情往来中注重心意的表达,而非过分看重金钱的多少。
在过去,红包和酒席的多少往往被视为衡量人情厚薄的标志。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观念已经逐渐显得不合时宜。一方面,过高的“人情消费”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过分看重金钱的多少也容易让人陷入攀比和虚荣的泥潭。
因此,讲“心”不讲“金”应成为现代社会人情往来的新共识。这种共识的达成,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人情往来的本质在于情感的交流和心意的表达,而非金钱的多少。
当然,要实现这一共识并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一理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讲“心”不讲“金”必将成为人情往来的新风尚。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倡导和支持这一新风尚。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来限制过高的人情消费;媒体可以加大对讲“心”不讲“金”理念的宣传力度;社区和单位也可以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来促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总之,人情往来讲“心”不讲“金”应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行动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