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原风景
冬雪(外一首)
立春咏梅三阕
回家过年
下一篇4 2024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故乡的原风景

何显玉
 

一直想给我的家乡东圩埂写一部书,记录那条圩埂上的往事故人。三年前谷雨时节,我年过九旬的母亲过世,东圩埂上的那处老屋空了,我从热闹的都市移居江南九华山中,开荒种菜,晴耕雨读闲写文章。我就知道,往后余生漂泊在外,与生我养我的故乡越来越远。从母亲离世的那个雨季开始,我便有意从故乡岁月烟火里翻捡出些往事故人写成文章。这些文章传至故乡,乡亲们给我极大的鼓励。还在那条圩埂上谋生的儿时小伙伴说,生命如同韭菜,一茬一茬割,下一茬就轮到割我们了。

癸卯年春末夏初,我从在九华山间写就的有关故乡的文章里,挑选五十余篇集成《东圩埂》一书初稿。在整理润色书稿时很是沮丧,一种悲情弥漫开来,如同少年时亲历的滔天洪水吞没了圩心庄稼一样,漫过心田,汪洋一片。暴雨,洪水,白浪滔天,这就是我儿时家乡的底色。祖祖辈辈连年都要与天灾洪水抗争,夺得粮食,活下去。

书稿内容深情固然充沛,篇章亦非虚构。但是,东圩埂上祖祖辈辈人苦难生活却难觅诗意。

初夏时,我带着书稿专程回故乡东圩埂老屋住了一些日子,试图寻觅东圩埂往事故人的“诗意”与激励人的精神来。晨光里,晚霞中,还有星光下,我独自去圩心田埂上走走。白天下田看看耕田、打钯、撒稻种的儿时小伙伴,他们现在都成了圩埂上老人了,依旧在泥巴田里抠碗饭吃,还是那么辛苦劳累。《东圩埂》书稿浸染故乡烟火气息,那些本已落入岁月尘埃里的往事一桩桩浮现出来,一个个早已离别人世的长辈“活”了过来,他们活着时候的一幕幕情景闪现在我脑海里。独自睡在老屋里,夜闻雨打窗户声,尤似那些看着我长大的先辈声声叮咛:伢仔,好好写东圩埂。

人间纵有万般苦难,岁月亦不乏温情。我似乎找到了故乡苦难生活中的“诗意”,发现故乡人超乎寻常的生命力量。圩埂头上烟火人家,就圩心那片泥巴田,养育了一代代人。活在圩区的人们生命中总有种超常的力量与韧劲,无惧灾难,笑对生死,带领着一家家、一个个村落走过贫穷与苦难,往生活的高处与生命的高境行走。

我大山一般坚韧的父亲何德顺那么勤劳苦做,头顶天脚踩地,仍然无法周全一家老小生活,我七岁的哥哥、六岁的姐姐先后死在他与母亲的怀里,他心里装的苦水一定比黄连还要苦百倍。如我父亲一样,东圩埂上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那条圩埂,他们一生承载过太多的灾难与伤痛。但是,他们又如山一般坚硬,顽强地用性命跟诸多不幸死磕,撑起东圩埂那一小片天空,让那条圩埂上如我一般的后生们得以存活下来,长大成人,依靠读书、参军、打工走出那条圩埂头。四十多年前我成为东圩埂上第一个大学生,直到二十二年后才走出第二个大学生,如今有了公派赴美的博士生了。很多东圩埂后生靠自己打拼,在不同的城市扎根生活。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总比一代强。

东圩埂烟火不灭,圩埂上的乡亲命运是同时代中国农民的缩影,东圩埂也是万千村庄中的一个缩影。我能在故乡种下文化种子、留下时代记忆,也算是为东圩埂做了件有益的事。

附:何显玉散文集《东圩埂》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新年伊始,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何显玉26万字散文集《东圩埂》。这是该出版社在不到一年里,为作者出版的第二部散文集,此前出版了他的22万字散文集《茶溪听雨》。何显玉这部散文集《东圩埂》是他写故乡岁月烟火里的往事故人,分为“一叶竹筏”“捕鱼人家”“三块玉”“父亲的战争”“梦想摇篮”“回到东圩埂”六辑。他隐居九华山写故乡东圩埂的诸多文章中,精选五十余篇而成。

《东圩埂》一书出版后,当代著名美学大家、九十九岁的郭因老先生为此书题词:“《东圩埂》是描写中国农村的一座文化纪念碑,我们从东圩埂生生不息的烟火里可以看到顽强,看到力量,看到光亮,看到善与美,衷心祝愿东圩埂的前景越来越好。”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