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岁之轮回,自此而始。立春阶段是人体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如果将全年的养生保健比作盖房子,那么立春养生就相当于打地基。要想给自己的健康打好地基,立春时节一定要注意养生。立春有哪些习俗、养生注意什么、注意预防哪些疾病?请看本期健康周刊带来的专家指导。蔡富根/整理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初候,暖气流东移,气温回升使大地解冻。春风送来了暖风,这温暖不单是春风本身的和煦,还包含着一种讯息,即春天来了,大地开始解冻,万物即将苏醒。
二候蛰虫始振:冬天藏在洞里的虫类,因为天气的变暖,土地变得松软,因此慢慢地从洞中苏醒过来。
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习俗
1.躲春
躲春,就是躲避立春的意思。在传统民俗学上,立春这一天,冬天天气交接给春天,刚从冬天走过来的部分人群,不适应新的春天气场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一整年,因此,必须躲避这一天以适应新的春天气场。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
2.打春
打春,这里说的打春,与躲春恰好相反,是迎接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曾是隆重的岁节。在旧时,人们在立春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称为“打春”。意思是“鞭打春牛迎立春,祈福来年五谷丰登”。
3.咬春
咬春,意为咬定春天不放口。全国多地在立春这天有吃萝卜的习俗。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立春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的话,萝卜属草本植物,买个萝卜咬断“草根”则百事可做,谓之“咬春”。这一日,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也有咬“春饼”的,老北京人在立春这天吃春饼谓之“咬春”。
立春·养生
饮食——宜甘少酸
立春后阳气初生,肝气升发,饮食应适当增加辛甘温性的食物,如山药、红枣、韭菜等,以助肝气升发之性。虽然五味之中,酸入肝,但是酸性收敛,不利于肝气之升发,故而应当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同时,也不宜吃大热、大辛的食物,如羊肉、人参等,以免阳气升发太过导致上火。针对立春的时节特点,还可食用一些养肝柔肝、疏肝理气的药材和食品,药材如当归、枸杞、香附等,食品如花生、姜、葱等,均是不错的选择。
衣着——防寒保暖
春为发陈之季,人体卫气随着阳气向外升发,肌表腠理,疏松不密,所以很容易感受风寒外邪。同时,立春时节正处于冷暖空气交汇时期,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对于体质虚弱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要预防春寒病的发生,应遵循“春捂”的原则,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婴幼儿、老人、孕产妇尤应如此。
运动——极度伸展
立春后要适当增加运动,如八段锦、瑜伽等柔软而使肢体极度伸展的运动,可起到舒展形体、畅通血脉、助升发之气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立春时节不宜进行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因为出汗过多会耗伤阳气,对养生不利。另外,在天气变化过大或气温过低时不建议锻炼。
情志——戒怒忌忧
立春养生以养肝为主,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或心情忧郁。可以通过外出活动、多晒太阳等调养情绪的方法,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从而达到促进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运行的目的。
立春·防病
立春为早春,所谓春寒料峭,不宜过快减衣。而且,由于人们的肝气升发,此时易引起旧病复发,尤其以下4种疾病,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
1.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肝气”“肝阳”的升发太过有关。春为肝木当令,凡有肝阳上亢的人,在春天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
因此,高血压患者一旦感觉头晕、头胀痛时,除了要监测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降压药,还要注意饮食清淡,控制盐、胆固醇、脂肪的摄入,严格戒烟限酒,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这类患者,在饮食上要以防止肝阳升发太多为主,多食用酸性收敛之类的食物。
2.消化性溃疡
《黄帝内经》认为肝气易于犯胃克脾,故春季也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易反复的季节,可能出现上腹部闷胀、疼痛、嗳气频繁、反酸及食欲减退等症状,甚至出现出血、穿孔等。因此,春天要对脾胃进行全面调养。
3. 精神疾病
我国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春季是精神类疾病的高发季节,故春季要注意精神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多进行心理上的呵护与关心,切不可擅自中断药物。
4.慢性肝病
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也是肝病的多发时节。同时,春季也是治疗肝病的最好时节。肝木逢春,肝木之气偏旺,这个时候给予有效的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少喝酒,少怒多动,让整个身心都回归到自然的状态,有利于怡情养肝。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
指导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主任医师韩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