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滥办酒席不能靠“往酒席撒盐”
所有的相处舒服,背后都是一种善良
生活,就是一半一半
微短剧乱象还需法治精准“亮剑”
“食在”的“奖品”彰显教育情怀
3上一篇 2024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食在”的“奖品”彰显教育情怀

钱夙伟
 

说起期末奖品,你会想到什么,是盖上大红章的奖状,还是附上老师寄语的笔记本,但对于来自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白石小学的同学们来说,一份份“食在”的“奖品”,让这个寒假变得仪式感满满!(1月31日中国青年网)

近日,在白石小学的散学礼上,甘蔗、蔬菜、大米……同学们收到了1600斤“实力满满”的期末奖品。这些富有创意的期末奖品堆成小山,同学们纷纷站在果蔬堆成的“小山”面前,将它们仔细分装打包。现场溢满喜气,网友:有点“食在”!

据了解,这些接地气的奖品,均出自孩子们之手,学校里有一个“耕读园”,这些果蔬都是孩子们利用劳动课或课余时间,在园子里亲手种下的。恰逢假期前夕,师生们一起提前收割,并把它们作为期末奖励,在散学典礼当天派发给品学兼优、表现优异的学生,让大家在收获劳动成果的同时,懂得粮食的珍贵。

“食在”的“奖品”,相比“盖上大红章的奖状”“附上老师寄语的笔记本”,确如网友所说:有点“食在”,或者说“实在”,比如,可以让家人分享孩子的喜悦,分享孩子品学兼优、表现优异得来的成果。这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自豪感,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老师、社会,增强担当和责任意识,激励的效果可能更好。

而且,相比于以前对文具之类奖品的司空见惯,拿到奖学金也很快花掉,许多家长甚至不知道自家孩子获了奖,激励作用并不明显。现在学生的家人或左邻右舍,在享用孩子“食在”奖品的同时,也会对孩子进行表扬,有利于家庭、社会对优秀学生再教育,对学生奖励的如此“附加值”,是“常规”的奖品所没有的。

“食在”的“奖品”中有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实际上,这不只体现在“奖品”的发放,从“耕读园”的劳动教育开始,就足见教育者的良苦用心。显然,“食在”的“奖品”既温暖又亲切,拉近了家庭、社会与学校心理上的距离,让教育更贴近实际,直抵学生的内心,值得为之点赞。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