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滥办酒席不能靠“往酒席撒盐”
所有的相处舒服,背后都是一种善良
生活,就是一半一半
微短剧乱象还需法治精准“亮剑”
“食在”的“奖品”彰显教育情怀
下一篇4 2024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治理滥办酒席不能靠“往酒席撒盐”

张西流
操之过急 朱慧卿/漫画
 

1月30日,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小海镇某饭店有村民为其孩子举办“剃头酒”。闻讯后,小海镇副镇长赵某带领镇村相关工作人员前往劝阻,过程中沟通不畅,发生往食物中撒盐等不当行为。小海镇党委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要求作出深刻检讨。相关人员已于31日向村民致歉,并获得谅解。(2月1日澎湃新闻)

遇红白喜事,送人情随份子,本是农村礼尚往来、互助帮衬的传统。但吃酒席随礼,已经成为不少农民的沉重负担。在一些地方,高考失利有“安慰酒”,刑满出狱有“洗心革面酒”,小孩子还没出生就有“保胎酒”,甚至连母猪下崽,也要发请柬、摆宴席、收礼金。传统的“人情世故”,在农村有些变味了,滥办“无事酒”的不良风气,应该得到遏制。可见,针对有村民办“剃头酒”,镇干部前往现场制止,并无不妥。但当劝阻未果时,便往酒席上撒盐,显然工作手段过于简单粗暴了。

不可否认,有的地方尤其是农村,掀起了一股滥办“无事酒”的歪风,这股“人情风”的滋长和蔓延,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损害了人际关系。鉴于此,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坚持禁止大操大办;各地以“限酒令”为突破口,不仅只允许婚嫁丧葬办酒席,而且限制了桌数和人数,并实行办酒席报备制度。问题是,“限宴令”仅适用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对普通群众没有约束力。正因如此,才会出现“撒盐”事件,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损害了群众利益和干群关系。

相比之下,不少地方采取村民自治的方式,用“村规民约”规范酒席、治理“无事酒”,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治理“无事酒”,不能靠“往酒席撒盐”,还需村民自治。换言之,“村规民约”治酒席,也是农村公共管理的有益补充。一方面,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均应严格执行“限酒令”,一旦有人违反,就应该严肃查处。另一方面,各地应将规范酒席等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除了禁办“无事酒”,对于婚嫁丧葬,也要明确酒席范围、流程、桌数、标准。只有保持文明节俭的优良传统,风俗和礼仪才能得到有效传承。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