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刚过,京沪两地发出了两则相似的文化新闻:据媒体报道,于2023年年底正式开馆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元旦节假日3天迎来读者超8万人次,自助办证机前排起了长队,少儿活动丰富多样;上海的徐家汇书院开馆一年,共计接待196万中外读者游客,单日人流量超过1.7万人次,成为年度现象级城市图书馆。
随意在社交平台上检索,可以发现徐家汇书院和刚刚开馆一周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已被众多网友冠以“文化地标”的美誉,两座图书馆的建筑设计颇具现代感、艺术性。近些年,许多走红的图书馆和书店都凭借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充满创意的文化空间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大量读者和游客。硬件的提升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和学习环境,还成为人们社交和休闲的场所。这是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关注读者和消费者需求的重要进步。
近年来,城市新建图书馆、书店都很容易引发民众追捧,这得益于人们对过往文化空间建设的总结思考:既要先把游客吸引过来,让游客变成读者;又要清醒地认识到,书店的功能终究是阅读和购书,而不只是“打卡”。其实,“打卡”背后的“图像文化”指向一种文化消费行为,而阅读的目的则是文化获取。如今,在媒体报道和网友讨论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沉浸在书海中。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是从自我出发走向世界,在优美舒适的建筑空间,与书籍产生更多、更深入的连接。
潮流总会过时,沉淀下来的才是经典。人们会删除在网红书店打卡的照片,却不会忘记京师图书馆建设的历史与掌故;人们会忘记社交平台上的点赞评论,却不会忘记正是在著名的莎士比亚书店的支持下,乔伊斯的世界名著《尤利西斯》才得以出版问世,而这一出版事件被永久地写入了文学史。走进图书馆和书店,沉下心来,感受现代建筑带来的美好舒适的空间体验;静下心来,享受阅读带来的无限滋养。在“打卡”之外,有更多乐趣和收获等待着读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