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学校园开放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日前就这一问题进行答复,教育部在答复中指出,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权益。同时,指导高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师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使校园开放和内部管理达到平衡。
关于大学开放的话题,讨论了近一年,依然没有结论,也是咄咄怪事。有意思的是,如今的大学开放,可谓是舆论踢一脚,大学把门缝打开那么一点点。有些学校宣布开放,结果该预约还是预约,时段也是固定的,唯一的变化是可以自行预约,不用向学校“申请”了;还有些学校宣布开放,结果是几个学校之间互相开放,仿佛是高校间在搞团建。
现在对大学是否开放的讨论,网上也有反对声音,“为什么要全面开放,把大学当公园了?”但问题是,为什么不能当公园呢?
这两天哈尔滨工业大学圈粉不少,哈尔滨工业大学不仅全面开放,还推出了旅游攻略。大学主动把自己当个景点,那又怎样呢?是学校管理崩溃了,还是学生没法上课了,还是大学“校格”被贬低了?恐怕都没有。相反,人们真心喜欢这样的大学。
其实,大学真没必要自我神化,让人们当公园逛逛、当景点看看,挺好的,没什么丢人的。那么多场所,广场、古迹、故居、研究院、博物馆等等,哪个不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但影响向社会开放了吗?由公共财政建立起来的大学,让老百姓当作公园逛逛,有何不可呢?如果真有这种想法,那才是对大学精神的贬低:一个大学,居然在趾高气昂地拒绝民众。
至于什么影响教学秩序、安全风险云云,更是站不住脚。一张门禁卡就可以解决,给一些教学楼、宿舍、食堂、操场装个门禁,这应该不难。
其实,大学开放的决策权终究还是掌握在大学手上,舆论喊破嗓子,也未见得能起到什么作用。但是大学想成为什么样的大学,想营造怎样的气象,不妨认真想想。人们或许不能自由进出,但不妨碍人们在心里给大学一个评价,哪怕校园里殿堂高耸,但能换来真心敬畏的,并不是这些。 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