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云南要求农村5桌以上聚餐,提前10天向村委会报备,此消息一出引发不小的争议。“云南市场监管”发布的《农村群体聚餐风险提示》,要求“提前10日内将聚餐时间、地址、餐次、人数、菜单、承办厨师、饮用白酒(主要是散装白酒)、是否使用醇基燃料等”备案。(12月25日《南方都市报》)
“5桌以上备案管理”“按规模大小分级指导”……不少人感到不解,聚餐还要备案?公众的质疑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办酒席这样的事情涉及千家万户,别说是红白事了,在农村即便逢年过节,但凡几代人来个大聚会,也很可能达到“聚餐5桌”的标准。因此,公众担心的是“聚餐5桌备案”会不会太麻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舌尖上的安全不是小事。监管部门愿意为舌尖上的安全多做些事情,自然是件好事。“聚餐5桌备案”需要向村委会报备,这个程序并不难走。可是,只是在村委会报备一下,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村委会不是食品监管的责任部门,他们也没有监管食品安全的能力。食品是不是安全、厨师是不是合格,村委会的人查不出来,也看不出来。如果只是让村委会去监管,无疑是形式主义。
其实,在村委会报备之后,还是需要食品监管部门来监管的。村委会接到报备之后需要提交给监管部门,监管部门负责指导检查。而最关键的问题是,“聚餐5桌备案”,有关部门忙得过来吗?尤其是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又到了农村结婚庆典、村民聚餐的高峰,一个乡镇有几个监管人员?怎么去指导这么多的酒席?如果“聚餐5桌备案”的结果只是形式上“报备一下”或者是“监管人员溜达一下”,那报备和不报备的区别在哪里?“聚餐5桌备案”是一种管理方式,公众担心的是“会不会以各种理由收费”?其实,加强食品监管,最好的办法是“前移关口”:一个是,监督管理好各种食材的质量;一个是监督管理好宴席承办单位和厨师的安全标准。这两个环节安全了,则农村的宴席基本上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