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12月19日上午,2023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项目路演系列活动“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光伏领域成果路演”在安徽创新馆2号馆2楼安徽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加速孵化中心举行。据了解,本场路演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燕山大学、青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2家研究单位带来各自的项目产品成果展示,并进行现场交流介绍。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增至6056.8亿元
路演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带来了半导体芯片封装与系统集成项目成果介绍。据了解,先进半导体芯片封装与系统集成依托广西半导体芯片封装与测试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开发了双辅助膜动态压件塑封开窗、高功率密度封装双面散热的创新封装技术,实现高精度开窗与腔体结构,适用于传感器封装与模块系统集成,高功率密度SiP和功率器件封装。目前,已为多家企业开发了高端指纹识别芯片封装、温度湿度传感器封装、环境感知与测量三合一封装、激光雷达芯片封装等。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传感器作为我国“强基工程”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是实现工业4.0转型升级、提升各类设备智能性和可靠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及应用场景也得到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28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增长至6056.8亿元。
裸眼3D光场显示方法助力国防教育医疗领域效率提升
北京邮电大学真三维光场显示系统团队创造性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光场重构技术的裸眼3D光场显示方法,在结合人眼视觉特性的基础上,利用逆向光场追迹得到光学模组面型分布,进而实现三维光场重聚焦,实现多层次3D空间构建,提高三维空间的认知效率和准确度,能够更直观地体验奇妙的3D世界。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该项目研制的光场3D显示装置可应用于国防舰载机演练分析和无人机编队精运输规划,解决复杂态势分析和认知问题,能够保障任务有效实施;在远程教育中,真3D悬浮光场显示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立体的形式呈现,提升线上、线下教学效率,培养立体思维;在智慧医疗方面,真3D悬浮光场显示可以提供生动准确的人体三维影像,助力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疗教育模拟,提升诊疗效率。据悉,该技术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综合指标国际领先,相关成果获2020年度北京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22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此外,合肥工业大学带来的汽车智能电控悬架系统产品及产业化项目,突破了磁流变减振器非线性磁滞模型/驱动、智能控制算法和整车软硬件架构设计等技术,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智能电控悬架产品及产业化解决方案;提出磁滞模型准确率达到99.5%,能够显著提高磁流变减振器的控制精度和能源利用率;相较于被动悬架,平顺性与操稳性优化幅度达10%以上。燕山大学带来的新能源运载装备智能驱动与协同控制技术则针对运载装备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研发了适用于不同运载装备的纯电和混动系统;面向特种车辆恶劣路况行驶和作业需求,开发了更具通过性和机动性优势的轮边角模块系统,有力推动了工程车辆的绿色转型,完成了新能源装载机和矿卡的系统集成及整车控制器开发,实现了量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