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过往 阅看古人冬日雅事
2023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悠悠过往 阅看古人冬日雅事

明 王谔 《踏雪寻梅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清 《乾隆赏雪图》横幅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刘松年《撵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赵佶《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刘松年《十八学士图·品香》
 

古人寒冬雅事你知道的有哪些?围炉小酌、踏雪寻梅、清供愈俗、负暄闲坐、扫雪烹茶、静坐焚香、岁余读书、拥猫懒睡、雪落归家、消寒待春……无论哪一种“雅”都透露出古人骨子里对美的不懈追求。今天就随我们一起了解下古人寒冬里的那些雅事!

煮雪问茶味

人间清雅,烹雪煮茶。不知从何时开始,“烹雪煮茶”也成为了古人冬天最喜爱的雅事之一。雪,是天上落下的水,是“无根之水”,古人称为“天泉”。《本草纲目》中认为雪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明代屠隆在《茶笺》中将雪归为天泉,雪水甘甜煮茶可以增加茶汤的香味。

唐代诗人、农学家陆龟蒙在《茶具十咏·煮茶》中写:“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陆龟蒙爱茶,曾在湖州有一片茶园,亲自种茶、制茶、品茶、评茶。用松上雪煮茶有什么讲究、是什么滋味?也许是雪沁入了松香,寻求的是心灵最后一抹纯粹。

宋人爱茶,饮茶之风盛起。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叙)》:“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放翁居士陆游也是分茶高手,他在《雪后煎茶》写:“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好茶需好水,用瑞雪与茶沫一起煎煮,沫饽丰腴如雪,茶汤碧英甘洌,抛却烦俗,人间一大享受。

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载,陶谷得到了一个太尉党进的家姬。在回家途中正好遇到下雪。于是陶谷就让党姬扫雪烹茶,并问道:“党家懂这种风雅吗?”党姬回道:“党太尉是个粗人,怎知这般雅事?只会在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而已。”陶谷听罢,默然不语。作为一个官僚富豪,他似乎感到冷漠的高雅,反不及热烈的情趣能换取欢心。后以“扫雪烹茶”用为高人雅兴的典故,以“党家风味”喻指庸俗浮华的生活情趣。

乾隆也写过不少咏雪水烹茶诗句,如《游琼岛跃台即景杂咏》:“茶舍三间背绿筠,竹炉雅合案头陈。松风蟹眼聊清课,喜是收来雪水新。”皇家亦尚雪水烹茶。

踏雪寻梅娇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围炉煮茶的同时,怎能忘了欣赏清冷月光下,窗外绽放的梅花?梅和雪似乎是冬天最雅致的景物了。数九寒天,踏雪寻梅,是古代文人冬日限定之雅事。

明代张岱所著的文集《夜航船》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传说,孟浩然离开长安回襄阳,骑驴经过灞桥,此时瑞雪纷纷,乾坤茫茫。近处,灞桥如雪堆,栏杆似玉砌;远处,几株梅树纵横交错,梅花争相绽放。一时之间,孟浩然诗兴大发,欲雪中咏梅,于是一边在风雪之中、驴背之上苦苦推敲,一边呼唤童儿前面引路,踏雪寻梅。从此,孟浩然在风雪中骑驴过桥、踏雪寻梅,成为一段千古佳话,也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吟诗作画常借用的题材。

沐手焚幽香

“焚香闭草庐,滞念扫无馀。暖甚一窗日,三冬宜读书。”古时,人们在燕居、烹茶、雅集、赏乐、宴客的时候都会习惯烧一炉合香,冬日所用香品一般以幽致温润为善,暖香一炷,气舒全身,是古人“雅香”的快乐。

那时古人读书焚香似乎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传统,他们习惯在案头放置小巧的香炉,脱离世俗,氤氲一室。如陈必复的《山中冬至》:“读易烧香自闭门,懒于世故苦纷纷。”戴复古的《赣州上清道院呈姚雪蓬》:“短墙不碍远山青,无事烧香读道经。”陈宓的《和喻景山》:“而今已办还山计,对卷烧香爱日长。”

不仅如此,古人在欣赏音乐时,也会焚香渲染气氛,正所谓“约客有时同把酒,横琴无事自烧香。”

而文人雅集、宴会之时,也会专门“焚香以娱客”,又叫做“燕集焚香”。以相传刘松年所绘《十八学士图》,其中一幅以“品香”为主题的《西园雅集图卷》为例,描绘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等名士的一次雅集,图卷中苏轼正在作画,画案上也放了一个精致的白瓷香炉,“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 据南京市博物总馆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