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安东乡的家门口南望,但见一脉青山,横亘千里。乡人把眼前的南山称作大别山,山里出茶叶、出桐油、出竹木、出药草,外公却纠正:那不是药草,是仙草。
山里真有仙草吗?长大了进山,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如果说世界上确有什么仙草的话,我们认为这种仙草应当是霍山石斛。”若追问出处,当地人说,这是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石斛属研究专家包雪声先生说的名言。
霍山人对石斛的历史,都了如指掌,他会告诉你,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名医别录》,据该书记载:“石斛,生于六安山谷水旁石上。”而“霍山石斛”之名,则始见于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一书,该书对霍山石斛的产地、外观、药效及流播状况,描述甚详:“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形似钗斗细小,色黄,而形直不曲,有成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极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并说以石斛代茶,“开胃健脾,功同参芪。”
我有考据之癖,在故纸堆里不懈梳理,居然把记载“石斛”典籍的时间,上推到屈原作《九歌》之年代。《九歌·山鬼》中有“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之句,意思是:以石兰为披杜衡为带,折下芳草送给思念的人。其中的“石兰”,众多资料显示,即为兰科石斛属香草石斛。
作为一个植物爱好者,每次进山,最快乐的事,自然是参观石斛的养植基地,从外山到里山,不下十余处了吧。直到走进太平畈,终于大开眼界了。这个离县城86公里,只有86平方公里的山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说她是世外仙境,却有十数家现代企业罗列其间;说她是山高水远,公交车却能抵达每个村口;说她是林野清寒,却一次出货能动辄百万、千万。虽然谈不上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然而“楼上楼下,车来车往”,在这里早已由梦想变为现实。而这一切,全靠一株仙草。
太平畈所产石斛,悉为“米斛”。米斛为石斛中的佼佼者,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尤其苛严。而山灵水秀的太平畈,恰好地处北纬31度,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390mm,花岗片岩的厚度20cm,PH值6.6~7.0,森林覆盖率达75%,生物物种多至6000种以上。更为喜人的是,深山之中,竟有200年以上野生米斛。在太平畈,放眼四望,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样的地方,与陶弘景笔下“欲界之仙都”可堪一比。
到太平畈,前后也就一整天,这一天,我和文友们主要围着石斛转。而我则尽量抽空,寻觅其他一些琪花瑶草。她们一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处子,感知我这样的知己的到来,便从草丛中、石缝里,一一亮出倩影。从灵芝、杜仲,到断血流、天麻、牛膝、青蒿、大叶冬青(苦丁茶)、忍冬、竹叶花椒、菝葜、虎耳草、厚朴、海金沙、化香、八角……每一种,都堪称麟角凤嘴,每一株,都可作灵丹妙药。这当中,特别要说的是虎杖,我因为要出一本书,配365张草木图片,独缺虎杖,这次在已故药王何先生故居的村口,竟然不期而遇。这真是灵山顾我,仙乡惠我。药王之子告诉我,疫情期间,有专家不远千里而来,为的就是寻找虎杖,据说在欧美名声不佳的虎杖,却是抗击新冠病毒的重要中药材。
某年春上,陪同一位乡贤参观一家依山傍水的石斛养植场。那时我俩编了一则故事,算是一个段子吧,想用到一个恰当的地方。现在我略作修改,就献给出仙草的仙乡吧:
话说白娘子偕小青由西子湖畔起身,凭虚御风,意欲前往西天昆仑,盗取仙草,挽救郎君许仙。飞至半空,忽有一缕幽香飘来,定神遥望,那幽香来自霍山的太平畈。白娘子恍然大悟,原来十大仙草之首,就出自霍山的林下、水边、石上。心想米斛素有“救命仙草”美誉,何必舍近求远。于是按下云头,落在仙乡,采了药王后裔所种之米斛,高兴而来,满意而去。